如果你一个皇帝只是会学习的话,那你可以做一个大儒,但是估计这个国家你治理的也就不怎么样了,如果把皇帝干好的话还得有一个本事,那就是处理政务的能力一定要强,那么就不得不说下康熙皇帝的勤政了。
他是满清入关后的第二位皇帝,那个时候的中国是百废待兴,需要发展民生,社会也是急需安定,那时候的民族矛盾刚刚有点好转,国防边疆也需要加强,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玄烨去完成。
他在位61年是历史上在位时间最久的皇帝,他勤于政事,六十年如一日的处理政事,它突出一个勤奋,他早上起的特别的早,大概四五点钟就得起床,晚上睡的也比较晚,正常皇帝是晚上九点左右就要睡觉了,但是他曾经整宿整宿的不睡觉批阅奏折,对于大臣们的请示和汇报,康熙是有问必答,并且是案卷不过夜。从不拖延。他处理政事也是非常的认真,他可不是那种只管大事不管小事的随手掌柜,他曾经说过,皇帝处理的事情没有小事,可能在我看来这是个小事情,但是放在了外面,一件小事处理不好,可能立马就天下大乱了。而且也有可能当时看不出来会有什么问题,后面这件事情是有后遗症的。不注意小事,大事也做不好,所以他从来不会疏漏任何一件事情,甚至有些大臣的错别字康熙也会给指出来,可见心思非常的细腻。
康熙不仅自己是勤于政事,他对于臣下要求也是极为严格。如果要是学习的话,那得有个榜样,如果这榜样是当代人的话,那人没有不犯错的,况且可能还会有居心叵测之人,故意陷害榜样。所以康熙找了个古人,来做大臣的榜样,谁呢?诸葛亮,这下子臣子找不到一点弱点,特别是诸葛亮的那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让大臣是时时记在心中。如果有的大臣在政事上偷奸耍滑,康熙是非常痛恨的,如果是因为拖延不办,导致文件堆积,并且发生了民怨的话,康熙是绝不会姑息的。
御门听政是皇帝接见大臣,处理政务的形式之一,康熙将听政的地方定在了乾清门。这个制度在他老爸顺治的时候就已经定下来了,但是他老爸倒是很少执行,但是康熙朝时候,几乎是天天御门听政。按照他爸定的制度是十日一朝,也就是说十天才开始一次的御门听政,清朝叫起,如果是皇上召见哪个大臣就是皇上叫这个大臣的起,如果是在京的官员都参加的话那就叫“大起”。他爸定下的制度是在太和殿举行常朝,在京文武百官均入朝行礼,外官来京、京官外升谢恩者,也得到殿前行礼。如果皇帝不御殿则王公在太和门外,百官在午门外行礼坐班然后散去。
皇帝平时办事、学习则在后宫。如果不逢常朝日,又不举行御门听政,那么非特殊情况,皇帝与外臣就没有什么往来。这种朝会制度,很合那些骄奢淫逸的皇帝的口味,就拿前朝明朝来说吧一共存在276年,大臣见不到皇上的时候长达121年,也就是说快二分之一的时间明朝的皇帝是不处理政事的,但对于勤奋好学的玄烨来说就不同了。除去鳌拜之前,他急于了解朝政,力图尽早把皇权抓到手中;除去鳌拜后,又面临着一系列如平三藩等关乎国家命运的大事,容不得他停息。因此,玄烨把御门听政看做是他接触大臣、了解下情的绝好机会。故御门最勤,几乎每天都要举行。夏天气候燥热,他就改为瀛台听政。每天的御门听政,成为玄烨十分重要的政治活动之一。很多国政大事,都是在听政时听取意见,再作决定。正是因为康熙勤于政事,他才可以在内政,外交,经济,文化出现问题的时候,快速的处理并且解决。
因为康熙的勤政,这就让大臣们就有点苦不堪言,因为古代的时候交通没有现在发达,又没有车,之前康熙定的时间是春天和夏天是早上六点,秋天和冬天是早上七点,因为这个时间有些大臣可能半夜就得起来,康熙那个时候是春秋鼎立,但是有些大臣都已经七老八十了,所以有些就有点顶不住了,后来康熙将时间改到了八点和九点。也算是体恤臣子,而且特意说年岁特别大的,如果没有重要的事情的话可以请假。
大臣们苦不堪言,但是还是那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康熙对这件事情是乐此不疲的,如果他不喜欢他早就不干了,之前有些大臣觉得皇帝太辛苦了,觉得皇帝每天都早上来听政太辛苦了,实际我感觉是自己半夜起不来了,康熙却说乾清门乃是朕之宫中,亦有何劳?后来康熙年岁大了之后,听政三十年已经成了常规了,他自己都说如果不能御门听政的话,自己都感觉心不安,所以坚持每日都要听政。
其实这也是很正常的,就像有些老板一样,公司是他的,他特别享受自己工作的时光,因为干多干少都是他的,作为大臣就不是了,如果康熙不当皇帝了,其他的人来当皇帝,他们工作都是照样的,但是还是那句话,勤政的皇帝国家也会治理的很好,老百姓生活的好,当官的自然生活的就好,当然如果老百姓生活的不好,当官的也有可能生活的好,但是那种生活的好是要冒风险的,就像现在一样,老板很勤奋拉业务做事情,这个公司应该差不了,这样的话员工也不会差的。如果老板只是知道到每天到大办公室里面喝茶,然后用一双直勾勾的眼睛盯着外面的牛马们,看看哪些人在偷懒,然后抓着机会就扣工资,那估计这个公司离倒闭也差不了太多了。
喜欢大清的故事请大家收藏:(m.xinbayixs.com)大清的故事新八一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