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成为末代皇帝

秦淮上春山

首页 >> 重生成为末代皇帝 >> 重生成为末代皇帝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爆强宠妃:野火娘子不准逃超凡兵王(8难)樱花之国上的世界末日风起月关汉天子抗战老兵之不死传奇抗日之铁血狂兵大唐第一世家你是明珠,莫蒙尘龙珠演义
重生成为末代皇帝 秦淮上春山 - 重生成为末代皇帝全文阅读 - 重生成为末代皇帝txt下载 - 重生成为末代皇帝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68章 朝会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随着太监的通传声,养心殿内外,一时鸦雀无声。

数名身着藏青色袍服的太监静立在各处殿门两侧,脊背微微伏低,双手垂在袖中,目光低垂,神情肃穆,仿佛连呼吸都已屏住。

殿门外连廊处,十余名侍卫分列两侧,身着黄色马褂腰佩长刀,刀鞘上的铜钉泛着冷光。

他们身形笔挺,目光如鹰隼般锐利,只将视线死死钉在养心殿外的地砖上,仿佛未有懈怠。

正精心拱卫着养心殿内外。

这样的一番配置,不过已经是隆裕太后极力主张,展示着清皇室最后的门面。

总管大太监李公公在前领路。

凌霄搀扶着隆裕皇太后,在太监宫女的簇拥下,缓步踏入养心殿宫门。

值守的太监们见状,立刻躬身伏地行礼。

凌霄与隆裕皇太后皆按礼制身着明黄色朝服,各自头戴朝冠,挂戴朝珠。

掩不住皇帝与皇太后昔日的威仪。

母子二人缓步而行,每一步都沉稳而克制,仿佛每一步都踏在满清最后的基石上。

穿过养心殿的木照影壁,来到养心殿正殿外。

正殿内早已候着一众官员,除却一众皇室宗亲外,皆是如今朝中为数不多还愿上朝的臣子。

在凌霄看来,说句不好听的,这些官员脱离了皇室也是难以生存。

这些官员在那样的孔孟之道,程朱理学,八股取士的严苛经义培养下,面对国家体制的改变,无所适应。

只能继续依附于退位的清皇室,且不在少数。

而皇室也需要依靠这些迂腐守旧的旧官僚,维持这一份旧日威仪,互相依存谁也离不开谁。

凌霄想要尽快掌紫禁城的权柄,只有通过袁世凯介入内务府进行博弈,从中进行斡旋。

对这些内务府官员,拉一派打一派,达到平衡才能够不再制约自己的规划发展。

在养心殿内听见通传的声音,众官僚按照自身官职品阶快速在大殿内排列整齐队例。

等隆裕皇太后与凌霄来到大殿门口,众臣立刻齐刷刷地躬身,队列自动向两侧分开,让开正中的道路。

殿内只能静得听见衣料摩擦的细微声响。

凌霄扶着隆裕太后,稳步走向宝座。那宝座高踞于大殿之上,朱漆金漆相间,雕龙盘踞,气势威严。

隆裕皇太后与凌霄缓缓登上台阶,在宝座前停顿片刻,终于一同缓缓落座。

宝座上方高悬着“中正仁和”四个大字。

凌霄与隆裕皇太后并肩端坐在宝座之上,神色沉静,眉目间却透出一股难以言喻的笃定。

隆裕太后的手掌轻轻搭在扶手上,指节虽未用力,却自有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凌霄亦垂眸而坐,脊背挺拔如松,眸光平静如深潭,仿佛世间风云变幻皆不能扰其分毫。

母子二人共同垂眸俯视着殿下的众多官员,仿佛要把其中一切变化都尽收眼底,并与醇亲王载沣视线交汇。

殿中众臣依品级站定,衣袂摩挲之声清晰可闻。

他们垂首屏息,不敢直视龙椅上的两人,却又忍不住悄悄抬眼,试图从那熟悉的衣冠下捕捉一丝异样。

——皇帝与皇太后,依旧穿着往日的龙袍与朝服,金线绣的龙纹、东珠缀饰、十二章纹,皆如旧制,分毫未变。

可不知为何,众人总觉得眼前的皇帝与皇太后与从前不同了。是气质变了?又或者是什么?不由疑从心起。

皇太后往日虽端庄,却总带着几分隐忍与疲惫,往日里只要稍加恐吓,便懦弱的下了退位诏书。

而今日端坐于此,却如高山般不可撼动,目光平静却锐利,仿佛能洞穿人心,万事做足了准备。

皇帝亦是如此,往日的少年稚嫩气或天真无邪疑似皆已敛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冷峻的沉稳,仿佛早已看透一切,再没有什么能让他动摇。

众臣交换着眼色,无人敢妄言,却都在心中暗忖:皇帝与皇太后变了,可到底哪里变了?

母子二人端坐在龙椅上,目光扫过殿下众臣。

殿中一片寂静,无人敢先开口。

而殿内站立的众多官员,以首先日常教授皇帝的诸位老师,在今日朝会皇帝出现的一瞬间,都实质的感觉到了皇帝的蜕变。

众位帝师,心中不由亚然,看着如此气宇轩昂的皇帝,与平日教授之人判若两人。

顿时只觉当今皇帝已然有了圣祖爷的气象。

而醇亲王载沣却觉得皇帝就当如是,否则皇帝以六岁之龄就能与自己谈论古今实事分析利弊,规划皇室未来,其才其志当如此。

古有甘罗王勃之辈皆不如皇帝(凌霄)的念头。

众臣屏息静立,衣袍下的手指微微绷紧。殿中寂静无声,唯有殿角铜炉里的线香缓缓燃烧,发出极轻的\"噼啪\"声。

而以恭亲王肃亲王为首的宗社党皇亲,理所当然的觉得皇帝就是这样,更加坚定复辟大清的信念。

终于,以肃亲王恭亲王为首的几位王爷微微躬身,随后如涟漪般,满殿官员整齐划一地跪下,黑压压的朝服在殿中铺展开来,如同被风吹伏的墨色浪潮。

养心殿内的众官员行三跪九拜的大礼,并高呼“皇上万岁!皇太后圣安!”

声音洪亮而整齐,在殿内激起清晰的回音。

(根据相关资料,溥仪退位后,叩拜礼仪在逐步简化,此时仍行三跪九叩之礼,简化了单次称呼)

凌霄与隆裕皇太后互相对视一眼。

那一眼极轻,极快,却仿佛某种默契的传递。太后唇角极轻微地绷直,而凌霄的眼神则愈发沉静。

凌霄与隆裕皇太后看着殿中跪伏的官员,比起未退位时在太和殿的朝会,只剩下寥寥几十名官员,却各自带着鲜明的身份印记。

往日里三品以上官员挤满丹墀的盛况早已不再,如今这养心殿内,跪着的不过二三十余人,却比往日任何一次早朝都要沉甸甸。

最前排的文官是以几位帝师为首,朱益藩、陈宝琛等人恭敬地跪着,长长的辫子垂在脑后,脸上的皱纹里夹着岁月的风霜。

他们抬起头时,精明的目光中带着往日教诲天子的谨慎,维持着帝师最后的尊严。

如今肯来上朝的宗亲只有以宗社党为核心谋求复辟大清的一应人等。

——肃亲王善耆挺直腰背跪着,颧骨高耸的面容上刻着刻骨的执念;

他面色阴沉,目光锐利,像是一头濒死的狼。

恭亲王溥伟跪在肃亲王身侧,薄唇紧抿,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朝珠,那是他内心焦虑时的习惯动作。

他们的朝服虽旧,却依然光鲜富贵,补子上的纹样清晰可辨,仿佛在固执地证明着什么。

再往后是以马佳绍英为首的内务府一干官员,平日里最会钻营的他们此刻也收敛了谄笑,一个个在朝堂上挺直了腰板。

好似表现的有多么忠于皇帝。

方才他们站得整整齐齐,官服虽旧却浆洗得笔挺,补子上的绣纹清晰可辨,仿佛在固执地证明着什么。

仔细一一分辨,如今这大殿之上,内务府所属官员竟占了大半之数。

紫禁城的权力是尽数被内务府所掌控,此时凌霄微微感到一阵发寒。

凌霄看着他们,眼前不由浮现出内务府近年来种种贪墨徇私的行径——库银亏空、珍宝流失、买官卖爵……这些蛀虫早已将皇室的根基啃噬得千疮百孔。

希望此次能够毕其功于一役。

最后还有着几许实在忠心皇室的遗老,有的已经老得连朝珠都数不清了,却仍执拗地穿着全套朝服,仿佛这样就能留住大清最后的气运。

其中一位老臣,却对今日朝会的种种变化浑然不觉,仍虔诚地叩首,膜拜自己的信仰。

他们确实忠心,可如今皇室积弊已深,外有民国政府窥伺,内有蛀虫,仅凭一腔孤忠,又能有何作为?

殿内静得能听见各色人等粗重的呼吸声。这些大清最后的忠臣,或真心或假意,在这空荡荡的养心殿里,构成了一个王朝最后的剪影。

隆裕太后缓缓扫视过这群身影,目光最终落在为首的溥伟和善耆身上,嘴角勾起一抹几不可察的冷笑。

\"众卿家平身。\"

皇太后的声音不疾不徐,却清晰地传入每一个人的耳中。那声音里没有往日的虚弱犹豫,反而带着一种冷静的、近乎冷峻的威严。

殿中跪伏的众臣微微一怔,随即恭敬地叩首应诺,起身站定。

他们抬眼时,正对上龙椅上那两道沉静的目光。

无人说话,可殿中的空气已然不同。

殿中立着的官员不过二三十人,略显稀稀落落,往日里金銮殿上官员摩肩接踵的盛况早已不复存在。

空荡荡的丹墀下,零落的朝服显得格外醒目,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这个王朝的凋零。

看着这样的景象,凌霄与隆裕太后心中不由泛起一阵苍凉的唏嘘。

往日金銮殿上,文武百官分列两侧,议政之声如潮,如今这养心殿却冷清得能听见自己的心跳。

——这样的朝会,这样的臣子,如何能撑起一个大清最后的尊严?

隆裕皇太后端坐在宝座之上,指尖轻轻搭在金漆扶手上,指节因紧张而用力微微发白。她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在寂静的殿中荡开回响:

\"今日朝会,劳动诸位爱卿了。\"

话音未落,殿中已响起一片惶恐的呼喊声:\"臣等惶恐!\"

隆裕太后微微抬眼,目光扫过殿中寥落的朝臣。

她嘴角噙着一丝勉强的笑意,却难掩眉宇间的落寞:\"索性……还有你等惦念着我们这对母子。\"

这句话如同一石入水,在殿中激起更深的涟漪。众臣面面相觑,纷纷将头低得更低。

\"臣等不敢!\"

\"皇太后言重!\"

\"臣等蒙受皇恩,虽肝脑涂地不能报万一!\"

凌霄与隆裕太后静静地看着这群或忠或奸、或真心或假意的臣子,目光最终落在那几个跪在内务府总管大臣身后的官员身上。

隆裕太后收回目光,轻声道:\"你们都是皇上和哀家的贴心人儿,万事皆有尔等处理。\"

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却让殿中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官员们小心翼翼地,却不敢抬头,生怕对上那双洞悉一切的眼睛。殿中重新陷入寂静,连呼吸声都清晰可闻。

大殿内所有的官员都知道今日不是一个好的开场,却也实在捉摸不透皇太后的意思。

这内务府贪污闹得沸沸扬扬,将皇室的脸面践踏一地。

实在不可能如此轻轻接过。

凌霄看着这一幕,指尖在袖中无声地收紧,这是自己第一次参与朝政能够发表自己的意见。

注(根据相关资料,溥仪退位后,叩拜礼仪的变化过程)

一、过渡期(1912-1915年):传统礼仪的惯性延续与松动

在元旦、溥仪生日等节日及朝会,遗臣仍行 “三跪九叩” 礼,口称“皇上万岁”,但简化为单次呼号,不再执行“三呼万岁”。

但1913年元旦,民国政府派来的代表仅鞠躬致意。礼仪进一步简化为“一跪三叩”礼,口称“皇上万岁!”

二、调整期(1916-1917年):礼仪自主化与进一步简化

1916年袁世凯称帝失败后,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小朝廷礼仪受舆论压力加速变革。

小朝廷不再强制要求跪拜礼,明确允许官员 自主选择跪拜或鞠躬。

例如1917年张勋复辟前,溥仪召见遗臣时,陈宝琛等老臣仍行跪拜,而部分新派官员仅鞠躬问候,溥仪未作干涉。

流程进一步简化:即使行跪拜礼,也多省略“三跪”步骤,仅保留 “一跪一叩” 或 拱手作揖,奏事环节也不再要求官员全程跪地,站立发言逐渐被接受。

三、反复期(1917年张勋复辟):旧礼短暂回潮与迅速消亡

1917年张勋拥戴溥仪复辟,小朝廷试图全面恢复清朝礼仪。

复辟期间,官员被要求行 “三跪九叩” 大礼,并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甚至恢复“鸣鞭”“排班”等旧制。

但因复辟仅维持12天,且遭全国反对,礼仪执行混乱,许多官员仓促间行礼失误,甚至忘记呼号。

复辟失败后,小朝廷威望扫地,民间对封建礼仪的反感加剧,此后跪拜礼更受冷落,鞠躬礼成为主流。

四、衰落期(1918-1924年):礼仪象征化与名存实亡

1918年后,小朝廷影响力持续萎缩,叩拜礼仪逐渐沦为遗臣的情感表达,失去实际政治意义。

形式虚化:重大典礼上,跪拜礼仅作为象征性仪式存在,且参与者多为顽固遗老;

日常召见中,官员普遍行 鞠躬礼,甚至仅点头致意。例如溥仪接见胡适等新文化代表时,双方仅握手寒暄,无任何跪拜环节。

礼仪松弛:奏事时官员可站立或就座交谈,语言也更随意,不再使用严格的文言奏对,“皇上”“臣”等称呼虽保留,但语气已趋近日常对话。

五、终结期(1924年):礼仪随小朝廷覆灭而消亡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废除《清室优待条件》,溥仪被驱逐出紫禁城,逊清小朝廷彻底瓦解。

至此,叩拜礼仪失去载体,封建皇权礼仪的历史彻底终结,仅作为旧时代的文化符号留存于史料之中。

喜欢重生成为末代皇帝请大家收藏:(m.xinbayixs.com)重生成为末代皇帝新八一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透视兵王在都市末世重生:龙兴纪元护花保镖无始皇口谕,不得踏入银河边关王妃是个交换生我以青铜成就王者开局扮演东华,我渣了整个娱乐圈剑气九万里疯了!治好男主残疾后他以身相许极品仙园我有随身轮回道王妃重生黑化后,把全家骨灰都扬了火影:从天而降落入柱间怀里异能:逗比不小心成了最强车祸假死后,京圈大佬悔疯了!混迹诸天,学无止境大腕崛起八零:离婚后我重生了白衣军主天命葬师
经典收藏崇祯十七年秋功盖三分国顺明自说自话谈三国吓人,群里竟都是古代大佬秦汉之召唤天下盛唐商道大明:开局被弃,永乐求我称帝镇国小公爷大明海兵天命相师,抢个皇后当老婆医妃难宠:王爷和离吧!大明重生,我开启大明日不落梦醉江山混在美洲当暴君大明,我来了!兴晋三国:开局盘点三十位统帅明末庶子傻子王妃疯王爷【完结】
最近更新穿越后,我从厂仔变成王爷三国:我辅佐刘备再兴炎汉红楼:带着金钱系统逆袭明朝的名义大唐:我有一个武器库水浒,高启强魂穿晁盖万浪孤舟,沧海一粟北京保卫战逆转,延大明百年国祚浴血山河大秦帝师:狱中讲课,始皇跪求我治国大明:一次呼吸一两银,殖民全球!奉旨当里长:百姓的明义亡国之君?朕开局就御驾亲征穿越北宋靖康耻灭吾主沉浮重生之我是大明皇太孙朱雄英世子凶猛:谁敢和我抢女人?高门庶子锦衣血诏万界大暴君:开局召唤厂公雨化田我,乡野村夫,皇帝直呼惹不起
重生成为末代皇帝 秦淮上春山 - 重生成为末代皇帝txt下载 - 重生成为末代皇帝最新章节 - 重生成为末代皇帝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