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孙雄途大明朱雄英

西风山鬼九千七

首页 >> 皇孙雄途大明朱雄英 >> 皇孙雄途大明朱雄英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我在大唐卖烧烤抗日之铁血狂兵史上最强侯爷绝世废柴狂妃豪横大宋主宰江山大清隐龙大哥,臣弟助你上位我对恶魔果实没有兴趣刺明
皇孙雄途大明朱雄英 西风山鬼九千七 - 皇孙雄途大明朱雄英全文阅读 - 皇孙雄途大明朱雄英txt下载 - 皇孙雄途大明朱雄英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2章 朝堂震荡与新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胡惟庸伏法后,整个朝堂仿佛被一层厚重的阴霾所笼罩,陷入死一般的寂静。刚刚那场惊心动魄的审判,犹如一场过境的暴风雨,虽已暂歇,却余威犹存。满朝文武自那间大堂鱼贯而出,个个神色凝重,脚步匆匆,宛如惊弓之鸟。他们心中都清楚,这场政治风波,无疑是对大明官场的一次强烈地震,震得众人胆战心惊,也让每个人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在这复杂棋局中的位置。

朱雄英听闻胡惟庸的死讯,心中顿时五味杂陈。他自幼便接受皇家的正统教育,对胡惟庸的累累罪行了然于心,深知其罪不容诛。然而,亲眼目睹一个曾经在朝堂上翻云覆雨、权倾朝野的人物,以如此惨烈的方式落幕,心中仍不免泛起一丝感慨。更重要的是,他敏锐地意识到,这仅仅是祖父朱元璋整顿朝堂的开端,后续的影响和余波,才刚刚开始显现,而大明王朝的命运之舟,也将在这场风暴中迎来未知的挑战。

果不其然,随着胡惟庸案调查的不断深入,如同滚雪球一般,越来越多的官员被牵扯其中。那些曾经与胡惟庸有过往来,哪怕只是点头之交,或是在其党羽之列的官员,瞬间人人自危。锦衣卫仿佛嗅到血腥味的鲨鱼,日夜奔走在京城的大街小巷,不断将新的嫌犯缉拿归案。一时间,京城的大牢人满为患,往日里热闹非凡、充满朝堂议事之声的朝堂,如今却弥漫着一股令人窒息的紧张压抑气氛。

在这动荡不安的局势下,人性的复杂和官场的残酷尽显无遗。一些平日里与胡惟庸关系不睦的官员,仿佛嗅到了权力更迭带来的机遇,纷纷趁机落井下石。他们如同嗅到腐肉气息的秃鹫,迫不及待地向朱元璋上奏,揭发那些与胡惟庸有牵连的人。他们的目的很明确,一方面试图以此表明自己对皇帝的忠心耿耿,另一方面也期望在这场政治风暴中,为自己谋得一席之地,获得更多的权力和利益。朝堂之上,弹劾奏章如雪片般纷纷扬扬地飞向朱元璋的御案,而朱元璋每日审阅这些奏章时,眉头从未有过片刻舒展,他深知,这场清理朝堂的行动,远比他想象的要复杂和艰难。

朱标看着日益混乱、摇摇欲坠的朝堂,心中忧虑如焚。他身为太子,自幼便被寄予厚望,接受着最顶尖的皇家教育,深知朝堂稳定对于国家根基的重要性。他心急如焚,深知若任由这种混乱局面持续发展下去,朝堂必将陷入万劫不复的混乱深渊,而大明的根基也会随之动摇。于是,他怀着忐忑的心情,进宫面见朱元璋,劝谏道:“父皇,胡惟庸已死,其党羽也大多落网,如今朝堂人心惶惶,臣以为可适当放缓清查的节奏,安抚一下众臣之心,以免引起更大的动荡,动摇我大明的根基。”朱标言辞恳切,眼中满是忧虑和关切。

朱元璋坐在那象征着无上权力的龙椅上,神色凝重,宛如一座巍峨的高山,散发着让人敬畏的威严。他看着自己寄予厚望的儿子,缓缓说道:“标儿,你心地善良,这朕知道。可胡惟庸一案,牵连甚广,盘根错节,若不彻查到底,难保日后不会再有第二个、第三个胡惟庸出现。朕必须借此机会,将朝堂上的毒瘤连根拔起,以绝后患,为我大明的长治久安奠定基础。”朱元璋的声音低沉而坚定,透露出他作为一代帝王的决心和魄力。

朱标心中明白朱元璋的决心和深意,可他还是担心如此强硬的清查手段会引发更大的混乱,于是继续苦口婆心地说道:“父皇,臣明白您的苦心,也深知您的宏图大略。只是如今清查力度过大,难免会有一些无辜之人被牵连其中。不如在清查之时,多些审慎,多些宽容,莫要让那些一心为国的忠臣良将寒心,莫要让他们对朝廷失去信心。”朱标言辞委婉,却字字句句都饱含着对朝堂局势的担忧和对臣子的关怀。

朱元璋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欣慰,说道:“标儿,你所言有理。朕会让锦衣卫仔细甄别,明察秋毫,绝不让无辜之人蒙冤受屈。但对于那些真正的奸佞之徒,那些妄图动摇我大明江山的人,朕绝不姑息,绝不手软。”朱元璋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慈爱,也夹杂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威严。

朱雄英也在密切关注着朝堂的风云变幻,他虽年少,却聪慧过人,深知这场政治风暴对大明王朝的深远影响和重要性。他一方面继续废寝忘食地努力学习治国理政之道,研读历代经典和史书,汲取古人的智慧;另一方面也在日夜思索如何能在这场风波中,为祖父和父亲分忧解难,为大明王朝的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他敏锐地意识到,此时不仅要严惩有罪之人,以正国法,更要稳定朝堂人心,让官员们能够安心为朝廷效力,让大明的这艘巨轮在风雨中平稳前行。

于是,朱雄英怀着坚定的信念,进宫拜见朱元璋,恭敬地说道:“祖父,孙儿以为,在清查胡惟庸党羽的同时,也可对那些忠诚于朝廷,且在此次事件中未受牵连的官员进行嘉奖。如此一来,既能安抚人心,让臣子们感受到朝廷的公正和关怀,又能让众臣明白,只要一心为朝廷,便会得到陛下的赏识和重用,激发他们的忠心和干劲。”朱雄英言辞清晰,条理分明,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朱元璋听后,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心中暗自惊叹孙儿的聪慧和远见。他微笑着说道:“雄英,你这想法倒是不错,小小年纪,竟有如此见识。就依你所言,让礼部拟定一份嘉奖名单,对那些忠心耿耿的官员进行表彰,让他们成为朝堂的楷模。”朱元璋的声音中充满了慈爱和肯定。

朱雄英领命而去,他与礼部官员们一同商议,仔细筛选出了一批在胡惟庸案中表现忠诚的官员。这些官员,有的是在暗中收集胡惟庸罪证时,冒着生命危险提供了关键帮助;有的则是在朝堂上始终保持中立,坚守自己的原则,未与胡惟庸同流合污。他们来自不同的阶层和地域,却都有着一颗对朝廷忠诚的心。

几天后,一场盛大而庄重的嘉奖仪式在皇宫举行。皇宫内张灯结彩,气氛却依旧庄重肃穆。朱元璋亲自出席,满朝文武齐聚一堂,他们的脸上既有对受嘉奖者的羡慕,也有对自身处境的担忧。在仪式上,朱元璋对那些受嘉奖的官员进行了隆重的表彰,赐予他们丰厚的赏赐,良田美宅、金银珠宝,并对他们的忠诚表示了高度的赞赏。朱元璋的每一句话都掷地有声,仿佛在向整个朝堂宣告,忠诚和正直才是在这朝堂上立足的根本。这一举动,如同春风拂过湖面,让朝堂上紧张的气氛稍有缓和,一些官员心中的不安也逐渐消散,他们看到了朝廷的公正和希望。

然而,就在众人以为这场风波即将平息,朝堂将逐渐恢复往日平静之时,又一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犹如一颗巨石再次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千层浪。在清查胡惟庸府邸时,锦衣卫发现了一封密信,信的内容竟然牵扯到了李善长。李善长,这位曾经的开国元勋,淮西集团的核心人物,在胡惟庸的崛起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扶持作用。虽然他在胡惟庸案发后,一直低调行事,深居简出,试图远离这场风暴,但这封信的出现,让他再次被卷入了风暴的中心,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

密信的内容显示,胡惟庸在谋划一些不法之事时,曾与李善长有过多次沟通,且李善长并未加以阻止,反而在某些方面给予了暗示性的支持。这一消息犹如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在朝堂上炸开了锅。朱元璋看到这封信后,勃然大怒,他的脸涨得通红,眼中燃烧着愤怒的火焰。他怎么也没想到,李善长这位跟随自己多年,为大明立下汗马功劳,在他心中有着重要地位的老臣,竟然也与胡惟庸有如此不清不楚的关系,背叛了他和大明王朝。

朝堂上再次掀起了轩然大波。李善长在朝中威望极高,他的门生故吏遍布朝野,犹如一张庞大的关系网。如今他被牵扯进胡惟庸案,让整个朝堂陷入了更加复杂的局面。一些官员认为,李善长功高震主,他为大明的建立和稳定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即便有过错,也应从轻发落,否则会寒了功臣们的心;而另一些官员则认为,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李善长既然与胡惟庸勾结,就应该受到严惩,以正国法,以儆效尤。两派官员各执一词,争论不休,朝堂上乱成了一锅粥。

朱标深知此事棘手,稍有不慎,便会引发更大的朝堂动荡。他心急如焚,再次进宫劝谏朱元璋:“父皇,李善长乃开国元勋,为我大明立下了赫赫战功。他跟随您南征北战,历经无数艰难险阻,为大明的建立和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虽此次他被牵扯进胡惟庸案,但或许其中另有隐情。还望父皇念在他往日的功劳上,从轻发落,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朱标言辞恳切,眼中满是哀求。

朱元璋看着朱标,神色复杂,既有对李善长的失望和愤怒,也有对儿子仁慈之心的理解。他长叹一声,说道:“标儿,朕又何尝不知李善长的功劳。他的功绩朕铭记于心,从未忘记。可他身为朝廷重臣,位极人臣,却与胡惟庸这般勾结,无视国法,若不加以严惩,如何能服众?又如何能让天下人看到朕整顿朝堂的决心和公正?”朱元璋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无奈和疲惫。

朱雄英也觉得此事两难,若处理不当,必将再次引发朝堂的动荡不安。他眉头紧锁,思索片刻后,对朱元璋说道:“祖父,孙儿以为,可先对李善长进行审讯,查明真相。真相大白之后,再按照律法处置,这样既能彰显朝廷的公正,又能让众臣心服口服。不能仅凭一封密信就仓促定罪,以免冤枉了功臣。”朱雄英的声音清脆而坚定,充满了自信。

朱元璋点头同意,下令将李善长带到朝堂之上,亲自进行审讯。

审讯当日,朝堂上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滴出水来。李善长被带到殿中,他虽已年迈,两鬓斑白,但依旧身姿挺拔,神色镇定,仿佛岁月和这场风波都无法磨灭他的威严。朱元璋看着他,眼中满是失望与愤怒,质问道:“李善长,你跟随朕多年,朕待你不薄,委以重任,为何你要与胡惟庸勾结,做出这等大逆不道之事?背叛朕,背叛大明王朝?”朱元璋的声音在朝堂上回荡,充满了威严和愤怒。

李善长缓缓跪下,声音低沉却坚定地说道:“陛下,臣冤枉啊!那密信之事,臣虽知晓,但臣从未参与胡惟庸的阴谋。臣年事已高,只想着安享晚年,远离朝堂纷争,怎会做出这等糊涂事,辜负陛下的信任。”李善长的眼中透露出一丝委屈和无奈。

朱元璋冷哼一声,怒喝道:“你还敢狡辩!那密信上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你还有何话说?铁证如山,你休想抵赖!”朱元璋的眼神如利剑般刺向李善长。

李善长抬起头,直视朱元璋的眼睛,诚恳地说道:“陛下,胡惟庸曾多次与臣提及他的一些想法,臣确实未加阻止,但臣也从未支持过他。臣以为,他只是说说而已,并未想到他会做出如此胆大妄为之事。臣一时疏忽,未能及时向陛下汇报,是臣的失职,但臣绝无背叛陛下和大明之心。”李善长的声音中充满了诚恳和悔恨。

朱元璋听后,心中有些动摇。他深知李善长的为人,若说他完全参与了胡惟庸的阴谋,似乎也有些牵强。但密信摆在眼前,又让他不得不有所怀疑,难以完全相信李善长的话。

就在这时,朱雄英站了出来,对朱元璋说道:“祖父,孙儿以为,可再找些证据,以证李善长所言真伪。若仅凭这一封密信定罪,恐难服众。我们要给李善长一个公正的审判,也给天下人一个交代。”朱雄英言辞坚定,目光坚定地看着朱元璋。

朱元璋思索片刻后,觉得朱雄英所言有理。于是,他下令让锦衣卫继续深入调查,务必查明真相,还朝堂一个公正,给天下人一个交代。

经过一番深入细致的调查,锦衣卫又找到了一些新的线索。原来,胡惟庸在与李善长沟通时,确实有夸大其词之嫌,试图拉拢李善长加入他的阵营。而李善长虽未明确表态支持,但也没有及时向朱元璋汇报,这才导致了如今的局面。他的不作为,虽未构成直接的犯罪,但也给朝廷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朱元璋得知真相后,心中十分纠结。他既念及李善长的功劳,他为大明的建立和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又对他的不作为感到愤怒,他的行为严重违背了臣子的忠诚和职责。最终,他决定从轻发落,免去李善长的官职,让他告老还乡,远离朝堂纷争。

李善长听闻这个判决后,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自己能保住性命,已是朱元璋的格外开恩。他谢过朱元璋后,拖着年迈的身躯,一步一步缓慢地离开了朝堂。他的背影显得如此落寞和沧桑,仿佛带走了一个时代的辉煌与荣耀。

经过这场风波,朝堂上的局势逐渐稳定下来。胡惟庸案的清查工作也基本结束,那些与胡惟庸勾结的官员,大多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大明王朝在经历了这场政治风暴后,朝堂风气焕然一新,官员们人人自危,行事也更加谨慎。他们深知,在这大明的朝堂上,忠诚和正直才是立足之本,任何的背叛和贪婪都将受到严惩。

朱雄英在这场风波中,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见识,多次为朱元璋和朱标出谋划策,得到了两人的认可和赞赏。他也更加坚定了自己要为大明王朝的繁荣稳定贡献力量的决心。他深知,未来的路还很长,大明王朝还会面临各种挑战,但他将以自己的所学和智慧,为这个国家的繁荣和稳定,为天下百姓的福祉,不懈努力,勇往直前。

喜欢皇孙雄途大明朱雄英请大家收藏:(m.xinbayixs.com)皇孙雄途大明朱雄英新八一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绝世反派,被女主强推很合理吧圣龙图腾挽明:从在野侯爵开始都市无敌战神权力巅峰之我不是青天实习神医穿越万界:神功自动满级盛唐逆子咫尺之间人尽敌国和全校师生一起莅临末世凌天剑尊宝宝发飙:总裁爹地你欠削农女要发家特种荣耀:最强天赋系统退婚后,厉总私下跪地求亲亲剪辑历史,开局盘点十大皇帝!当快穿大佬拿了女配剧本快穿之不当炮灰开局:获得空间融合升级系统白夜叶倩剑临九霄最新章节在线阅读
经典收藏缤纷缭落乱三国抗日之铁血军旅海贼之体术潜能最强九千岁:从假太监到摄政王梦醉江山岭南宗师穿越崇祯:我在大明闹革命开局播放鸦片战争,古人疯了三国:从夷陵之战,打到罗马帝国黄帝内经百姓版曹魏的光与影崇祯十七年秋火与剑之最后的国界三国:肉身成圣,刘备硬拉我结拜越穿,越难,越穿越大明第一锦衣卫妖孽丞相赖上门重生我无敌一龙二凤三小猪,四痞五秀六和尚咸鱼皇帝:反贼,你们给点力行吗
最近更新嫂嫂借我五百两,我当个锦衣卫神话三国:刘备谋主,火烧洛阳眼睛一闭一睁,继承七个杀手女仆大明:我朱允熥,请爷爷退位禅让穿越净事房,咱家可是有系统的男人拆现代快递玩转古代人生大唐:渭水之盟后我决定自立为王开局退婚后女帝要我做夫君堪破三千世相镇北小卒:开局满级霸王枪寒门布衣,我从打猎到黄袍加身一品狂士如果君主去世后加入聊天群从大唐山峰飞跃而下天幕:我规划了秦皇汉武的死法!爱情江山朕都要和亲皇子:女帝逼我去北荒,屯粮练兵我称皇1853用炮火检验真理我去明末救义士朱雄英:爷爷,我真的不想当皇帝
皇孙雄途大明朱雄英 西风山鬼九千七 - 皇孙雄途大明朱雄英txt下载 - 皇孙雄途大明朱雄英最新章节 - 皇孙雄途大明朱雄英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