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县从去年秋种到今年夏收,水、肥充足,亩产有二石,登封、密县今春开始浇水,有一石出头。”
谭经震惊道:“咱们北地小麦一亩能有二石?南方水稻丰产也不过二石左右。”
总务院黄必昌肯定道:“有的,只要有水、有肥。而且这肥并非农家肥,而是我农事院院长的独家手艺,结合周会长格学之方,制作的改良型粪肥,今夏亩产直接翻了一番。”
众商贾大多是北方人,听了大为惊骇。
因为水田良田多被豪绅等地主占据,村民多是旱田,挑水浇灌,从井里打水,浇灌几十亩地,效率极其低下。而粪肥,每家每户都是自己堆肥,水平参差不齐,而且自家粪多有不足。
“可若是村民从肥厂购肥,虽然产量增加,但支出也增加了。”有一商贾疑问。
“账不是这么算,村民出卖劳力换取工钱,只需花费少许购肥,即可亩产翻倍,但这些劳力用来耕地,并不能让亩产翻倍,这么一算,如同村民花了十天半月的劳力,白赚了二十亩地的收成。”
众商贾点头赞许。
周怀民道:“而且我们没有丁税,自然就没有摊丁入亩,同时也没有亩税,只有三成收成的会费。村民落在手里的粮食,比之前多了一倍不止。”
这笔账明明白白一算,众商贾算是明白,这农会治下几个县,村民确实家里存粮了。
“这就是我们要大力向各位推荐建设肥厂的原因,虽然利润不高,但却对我们特别重要,也是助农助产的善德之事。”
谭经作为粮商,对农事及乡下的情况极其了解,他心道,这农会与朝廷大不一样,知县多不懂经营,更不注重商务,忙于征税和文教,与之打交道,驴头不对马嘴。
但这农会,上从贼首,下到干事,极其务实,不仅熟悉商务,且还有独到的一面。对自己一行商贾也礼待倍至。
这买卖虽利薄,但稳当,几百两的本钱,自己也还能赔得起,且交好农会,交好周会长,一定对自己大大有利。
“周会长,高会长,偃师县的肥厂,我包下来。”
高有书挺意外,这肥厂富商都不愿投,利润低,这活也有味道,不体面,回本慢。
谭经与高有书签订商契,厂址也定在高岗镇,因为这里位置好,四通八达。
“诸位走了几个时辰,咱不如到客店吃点便饭。”
众人刚出门,就见李德志跑到打饭处:“婶儿,我再打一碗米。”
厨娘吆喝道:“李德志,你都吃了三碗了!”
“……”众人听了无语。
李德志见众人围观他,不好意思挠头:“俺早上没吃饭,就等着中午这一顿呢。”
一旁的于校长解释道:“不止他一个人,这里大多孩子早上都饿着肚子,给家里省点粮,中午来校吃。”
“……”
保户院院长苏绍第和厨娘示意,再给李德志盛一碗。
谭经看着这蹲在地上吃饭的孩童们,摇头道:“中午吃饭不花钱,村民让孩子不吃早饭,只到校吃,一点也不奇怪。周会长,他们真的能把你吃穷啊。”
众人哄笑。
周怀民笑道:“谭掌柜,你担忧的没错,只这十几个小学的供餐,让我保民商行压力很大,为了让孩子吃饱,我现在吃饭都节俭了许多,你们不信可以问我夫人。”
禹允贞点头道:“没错,今天早上他少吃了一个鸡蛋。所以还是想让各位掌柜们帮忙,多建肥厂,别让咱周会长饿着。”
“哈哈……”
周怀民道:“只能说,还是村民太穷困了,孩童早上不吃饭我也没招,只能寄希望于多打点粮食,所以肥厂之事,还要各位多多捧场。”
鲁善谨笑道:“周会长,周夫人,话说到这份上了,那我也跟着建一个吧。”
商务院院长周怀祺听了喜道:“嵩县一个肥厂还没有,就建在嵩县。”
众人来到镇上刚开的一家食肆。
名叫【三春食肆】。
“为什么叫三春食肆?”周怀民问偃师县会长高有书。
高有书还没来得及答,掌柜郭重学赶忙迎上来。
“高会长,咱们这是?”
高有书笑骂道:“来你这里,不就是吃饭歇息,还能干啥?”
他指着周怀民,“周会长今天给你带来这么多人,你赚大发了。”
“啊?周会长?”掌柜郭重学吃惊,他哀求道,“周会长,不如你们去别处吃吧,我这里没有好酒好菜,也没帮厨、小二,怕委屈了诸位。”
周怀民目视众商贾,征询意见。
鲁善谨摆了摆手:“我等皆是行商之人,风餐露宿,也不讲究,就在这里吃吧,诸位意下如何?”
众商附和赞同。
周怀民道:“下一锅面条,去吧。”
郭重学二十多岁,搭着抹布,如蒙大赫,赶忙跑向后厨。
“诸位,高岗镇从废墟中初建,实在寒酸,莫要怪我慢待。”周怀民笑道,“看这一片断壁残垣,流贼纵火只需烧三夜,但我重建起来,再恢复生机,却要砸下钱粮、人力无数,一两年才能起来。”
谭经左右瞧看,这食肆,其实就是一间小民房,这十几个人坐在这里三桌,都已快坐不下了。
屋梁、墙壁都还有烧黑的痕迹。
“周会长为国为民之心,实在令人敬佩,客随主便。”众人互相谦让座位说笑。
堂内喧闹无比。
高有书继续介绍道:“郭重学之妻,便是遭了玷污,上吊自尽在这屋里。”他指着堂顶的木梁。
一句话让室内安静下来,众人抬头看梁,有些后背发凉。
“他新婚不过三年,有一女方两岁,去年底的汝西大战,他刚好在县城,一家只他活了下来。”
禹允贞、民报总编苏文佩及商贾中的两三个女妇坐在女桌。
苏文佩不敢上看,她道:“这三春,也许是郭掌柜的挂念吧。”
过了两刻,郭掌柜端着托盘,一碗碗面条端了上来。
鲁善谨捧着碗边吹边笑:“今日能与诸位在这里,和周会长及各院首一起吃农家面条,也是别有缘分。”
一番吃喝说笑,两个团各自分别。
周怀民带着记实团,顺着大路往南而去。
大路靠着伊水河畔铺设,路途平坦。
这一带之前皆是福王田庄,如今都被划为各安置村的私田。
田间麦草相间,有不少村民还在收割。
总务院黄必昌道:“这方圆百里,一直南下到汝州,村庄皆毁,麦田无人照看,被人偷割的不少,如今分给村民,村民的积极性也不太高,比起其他县收的慢。”
张国栋隔着车窗叹道:“体力也跟不上啊。”
没多久,便出了偃师县界,进入洛阳县。
周怀礼在马车旁骑着马:“远处便是龙门镇!天要黑了,咱们在龙门歇息?”
众人极目远望:“这龙门镇,和郑州的龙湖镇一样,都是咱们和朝廷的交界地带。”
周怀祺介绍道:“和咱们关系不错的马记商行、龙门镖局、龙门车马行都在这镇上,咱们在镇上也开的有保民商行。”
保民营第五营营长辛有福,当下正率一个哨驻守龙门关,大多社兵都回家收麦了。
“镇上大的客店,只有一个龙门客栈,是马记的产业,也是伊河上游货物栈房集散地。”
周怀民听了不自觉笑了笑。
和车内几人笑道:“我还真想去看看龙门客栈。”
《明末: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新八一小说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新八一小说!
喜欢明末: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请大家收藏:(m.xinbayixs.com)明末: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新八一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