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秘史十二章

马踏飞花

首页 >> 清宫秘史十二章 >> 清宫秘史十二章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重生都市仙帝张逸风姜凤大唐第一世家崩仙逆道我在大唐卖烧烤龙血战神神话版三国从落魄太子到永夜君王雷武萌妻十八岁超凡兵王(8难)
清宫秘史十二章 马踏飞花 - 清宫秘史十二章全文阅读 - 清宫秘史十二章txt下载 - 清宫秘史十二章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47章 史可法抗清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在李自成起义军被多铎与其兄阿济格联手绞杀之后,这两位清朝将领就此分道扬镳。

多铎率领大军挥师东进,目标直指南京,意图一举剿灭南明小政权;而阿济格则继续南下,全力清剿李自成的残余部队。

镜头转回到北京,顺治二年(1645 年),局势逐渐趋于稳定。然而,就在此时,多尔衮再度提出了剃发易服令。

“怎么又要强推剃发令?这简直就是在逼汉人造反啊!”汉臣官员们私下里纷纷暗自摇头叹气,可谁也不敢公然出面反对,只能背地里发发牢骚。

毕竟,在多尔衮的强权之下,他们深知此举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此令一出,整个朝野都为之震动,百姓们更是誓死不愿剃发。“奶奶的,反正我绝不剃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怎能随意毁损?他又能把我怎样?”

大街小巷,随处可闻百姓们这般义愤填膺的话语。

这一次,多尔衮的态度异常强硬,他严令不论何人,哪怕是和尚,一旦被抓,即刻剃发。

若有反抗,格杀勿论!

为了配合这一强制命令,京城中悄然诞生了一种新职业——那些走街串巷、挑着剃发家当的剃头匠。

他们通常挑着扁担,一头放置着剃头工具,另一头则是烧热水的炉子。于是,新的歇后语应运而生:剃头匠的扁担——一头热,用以形容单方面的热情。

而多尔衮的剃发令,恰似这剃头匠的挑子,不过是他的一厢情愿罢了。

民间百姓抵制剃发尚在情理之中,毕竟他们无需仰仗多尔衮的鼻息生存。

但让多尔衮难以接受的是,那些享受着清朝俸禄的汉人官员居然也不配合。

一些汉人官员选择消极对抗,要么闭门不出,称病不朝;要么干脆逃往南方,以不再侍奉大清的方式来表达他们内心的不满。

“奶奶的!全是一群白眼狼。”多尔衮对此极为恼火,自己精心制定的政策,竟然如此难以推行。

“不行,这些汉人是在公然挑战我的权威,不杀一儆百,这江山如何能稳!”多尔衮下定决心,要用杀人立威的方式来推行剃发令。

事实上,此时的大清江山,实则由多尔衮牢牢掌控。

年仅八岁的顺治皇帝每日不过是吃喝玩乐,他的玩伴众多,京城中不少汉人官员的孩子常与他一起弹玻璃球,天真无邪地享受着童年时光,对朝堂上的风云变幻浑然不知。

剃发令发布一月有余,效果却差强人意,汉人百姓与官府玩起了捉迷藏。

多尔衮忧虑万分,常常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甚至开始反思自己是否操之过急。

翌日早朝,礼部侍郎孙之獬早早便候在殿外,脸上带着几分急切与谄媚。

“摄政王吉祥。”孙之獬恭敬地打着招呼,声音中透着讨好的意味。

待多尔衮步入大殿,众人行礼完毕,孙之獬率先出列,高声说道:

“摄政王,如今我大清定鼎中原,然而仍有部分汉人怀念旧朝,拒不剃发易服,这实在是对我大清的大不敬!臣以为,必须加快剃发令的推行,让他们彻底归顺。”

自大清入关后,孙之獬是第一个响应号召剃发易服的汉人官员,也正因如此,他遭到了其他汉人官员的厌恶与唾弃。

此前上朝时,多尔衮突发奇想,让汉臣和满臣分两排站立议事。

孙之獬虽身着满臣服饰,但按规定他身为汉臣,应站在汉人队列。

可汉人官员们痛恨他毫无骨气、早早剃发易服、一副奴颜媚骨的样子,便齐心排挤他,不让他站在汉臣这边。

孙之獬无论站在谁身后,都会被用力往外挤。

当着多尔衮的面,孙之獬尴尬至极,满脸通红,低着头,心里暗自思忖自己的人缘怎么如此之差。

无奈之下,他只能站到满臣那边。

满臣同样看不起他,见他这般狼狈,都哈哈大笑起来,就连多尔衮也忍俊不禁。

孙之獬恨不得找条地缝钻进去。

遭汉人官员排挤后,孙之獬便将仇恨深埋心中。

此次多尔衮重提剃发令,他仿佛看到了报复的绝佳机会,于是极力支持。

他心里想着:等这些汉臣都剃了发,看他们还怎么笑话我?大家都剃发,就都一样了。

言归正传,此刻孙之獬脸上堆满讨好的笑容,说道:“摄政王,汉人向来欺软怕硬。他们如今敢抗拒剃发,就是觉得您心慈手软。只要摄政王态度强硬,杀一儆百,看谁还敢违抗!”

这时,一位汉臣官员站出来,义愤填膺地指责道:“孙之獬,人各有志,不可强求。

你身为汉人,却背叛祖宗,率先剃发,如今还妄图逼迫同胞,你的良心何在?”

孙之獬脸色一沉,恼羞成怒地反驳道:“我这是识时务!大清入主中原,乃天命所归。你们这些冥顽不灵之人,不过是自寻死路!”

孙之獬心中满是怨恨,今日就是想借多尔衮之手,报复那些曾嘲笑他的汉人。

随后,孙之獬又转身面向多尔衮,说道:“摄政王,臣愿亲自前往各地监督执行剃发令,定让那些汉人乖乖剃发。若有不从者,留发不留头!”

多尔衮眼前一亮,“对啊,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于是,多尔衮以此为诏命,在全国范围内强力推行剃发令。

一场因剃发引发的腥风血雨,如汹涌的潮水般,从京城迅速蔓延至江南。

……

多尔衮强推剃发令,清军残酷镇压汉人的反抗,这一暴行激起了江南有识之士的顽强抵抗 ,

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抗清英雄,如抗清名将史可法、郑成功、阎应元等。

先来说说“扬州十日”,这是史可法保卫扬州的悲壮事迹。

……

顺治二年(1645 年)春,清军将领豫亲王多铎率领大军如破竹之势突破江淮防线,一路势不可挡,直逼扬州城下。

此时的扬州城,已然危在旦夕,仿佛狂风中的残烛。

镜头切换至扬州督师府,气氛凝重压抑。

此时,兵部尚书、大学士史可法眉头紧锁,神色严峻,手中多铎写给他的招降信被攥得皱皱巴巴,仿佛承载着他内心的纠结与挣扎。

史可法,河南祥符(今河南开封)人,自幼饱读诗书,心怀经世济民的抱负。

崇祯元年,他进士及第,曾师从左光斗,深受其家国情怀的熏陶。他一心为国,心怀天下,是南明政权当之无愧的中流砥柱。

明朝崇祯皇帝自缢后,天下大乱,史可法挺身而出,开始谋划南明政权,意图以此对抗满清,延续明朝的国祚。

在福王朱由崧称帝一事上,史可法原本属意潞王朱常淓。

他认为潞王更为贤能,在这乱世之中,更能担当起领导南明的重任。

然而,凤阳总督马士英为了一己私利,觉得拥立一个能力差、品行不佳的皇帝,更便于自己掌控朝政,从而满足自己的权力欲望。

于是,马士英联合江北四镇总兵高杰、黄得功、刘良佐和刘泽清,抢先一步拥立朱由崧为帝。

朱由崧称帝后,马士英因拥立之功被拜为首辅。

史可法为顾全大局,摒弃个人恩怨,欣然辅佐,尽显磊落胸怀。

他深知,在这国难当头之际,团结一心才是对抗外敌的关键。

此时,副将刘肇基匆匆走进帅府,神色焦急,抱拳行礼,打破了这令人窒息的沉默:

“大人,清军已兵临扬州城外,多铎再次派人送来了劝降书。”说着,刘肇基将一封信呈递给史可法。

喜欢清宫秘史十二章请大家收藏:(m.xinbayixs.com)清宫秘史十二章新八一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田园蜜宠:悍女种田有好夫(重生之农门药香)卖烧烤的天师从第五纪元的末世,无敌第六纪元异能:逗比不小心成了最强汗流浃背!影视世界看我刷视频快穿之女配她真的无敌公主恢复记忆后杀疯了到来修仙界娶个神女当闲散姑爷随身一个恐怖世界特能王医婿重生后,渣总追妻火葬场都市风流仙医一人之力死神陈纵横剪辑历史,开局盘点十大皇帝!第一顶流夫人王牌宠婚:重生九八俏萌妻车祸假死后,京圈大佬悔疯了!快穿:那些年渣女渣过的大佬们这个医生不缺钱
经典收藏逍遥小闲人崇祯十七年秋时空穿梭之恋上你的床(已完结)大唐第一世家一龙二凤三小猪,四痞五秀六和尚功盖三分国天命相师,抢个皇后当老婆三国:开局收赵云吕布,再续汉祚医妃难宠:王爷和离吧!开元帝师最强兵王水浒粮草小兵甲风起叶落尽沧桑自说自话谈三国一边阳光一边乌云越穿,越难,越穿越三国之纵马十三州宣和轶事大秦钜子八零之悍媳的甜蜜时光
最近更新状元一心打猎,皇帝三顾茅庐原始蛮荒部落生存记替弟从戎成将军,全家跪求我原谅命理探源【译注】我让高阳扶墙,高阳为我痴狂三国:曹营第一扛把子说好打猎养未亡人,你这都快登基了科举:我的过目不忘太招祸!大明:我崇祯,左手枪右手炮我在大明洪武当神仙穿越宋末,海上发家水煮大明大明锦官梦天娇:铁木真崛起与大元帝国前传乾元盛世系统一世豪权,一世月明我在古代当镇令我在北宋教数学穿越东齐,从匪窝杀奔庙堂庆熙风云录
清宫秘史十二章 马踏飞花 - 清宫秘史十二章txt下载 - 清宫秘史十二章最新章节 - 清宫秘史十二章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