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荻雪

首页 >>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汉乡我对恶魔果实没有兴趣大唐第一世家惊雷生存作业红楼之挽天倾刺明北宋振兴攻略大哥,臣弟助你上位汉末三国:一杆铁戟镇天下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荻雪 -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全文阅读 -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txt下载 -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16章 骤雨将至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经历了四月初九那场惊心动魄的大病后,朱高炽的身体便如同秋风中的残烛,开始一日不如一日。

老皇帝曾还算丰润的面颊如今蜡黄干瘪,颧骨高高凹陷,眼窝深陷。

他经常一活动便会引发剧烈的喘息,连与赵贵妃在暖阁里轻声说笑,都会突然咳得撕心裂肺,半天缓不过气来。

往日最贪恋的床笫之欢,如今也成奢望。偶尔情动,老皇帝已虚弱到只能让赵贵妃半伏在身侧,连抬手的力气都没有。

贵妃动作轻缓得如同蝴蝶点水,额头上却仍沁出细密的冷汗——她既怕弄疼皇帝,又怕稍有不慎引发他的不适。

而老皇帝每次事后,都必须躺卧在榻上半个时辰,由宫女端来一大碗浓稠的参茸补汤,小口小口喂下,才能勉强缓过劲来,脸色却依旧惨白如纸。

这段时日,太医院的太医们几乎长在了锦绣阁。每日三次诊脉雷打不动,清晨查舌苔、午后听心肺、入夜观脉象,各种调理的药汤更是从未断过,煎药的药炉在偏殿日夜不熄,空气中始终弥漫着苦涩的药味。

赵贵妃亲自盯着煎药,每一碗都要先尝过温度与口感,才放心送到皇帝嘴边,可再好的药材,也填不满早已亏空的身体。

终于,朱高炽自己都意识到不能再胡闹。在又一次咳血后,他望着药碗里漂浮的参片,沉默良久终于对赵贵妃说:“罢了,以后……不要再侍寝。”他被迫停止了纵欲,这一次,是身体的极限替他做了决定。

停止纵欲后朱高炽生活变得平静而缓慢。每日清晨,天刚蒙蒙亮,他便由赵贵妃搀扶着在御花园散步。

两人走得极慢,一步一顿,贵妃的手臂紧紧环着他腰,生怕他随时会倒下。路过花圃,老皇帝看到宫人修剪花枝,会望着那几株开得稀疏的牡丹轻声感叹:“这牡丹开得比去年弱些,怕是也熬不过这个夏天了。”语气里带着对花草的怜惜,更像是在感叹自己的命运。

午后的阳光透过锦绣阁的琉璃窗,在临窗软榻上投下温暖的光斑。老皇帝斜倚在榻上,赵贵妃坐在一旁矮凳,为他剥着松子、杏仁。他则静悄悄地翻阅着年轻时收藏的山水画册,手指抚过泛黄的纸页,偶尔会指着画中的亭台楼阁说:“当年在宣府城外见过类似的景致,那时的河水比画里还清亮。”

贵妃笑着应和:“等陛下好了,咱们再去宣府看看。”

朱高炽听了只是淡淡一笑,不再说话。

傍晚时分,老皇帝常常与贵妃乘画舫游太液池。太监们早已在舫中备好软垫与薄毯,赵贵妃为他披上披风,轻声哼唱着新学的江南小调。舫桨轻摇,水波荡漾,夕阳的金辉洒在皇帝的银发上,他温顺地靠在贵妃肩头闭目养神,呼吸微弱得如同风中残烛,却带着前所未有的安宁。

朱高炽心里非常清楚,自己的身体早已亏空到了极致,油尽灯枯不过是早晚的事。但他对生死看得异常淡然,甚至几次在夕阳下握着赵贵妃的手说:“能这样与你待着,看日出日落,听风闻香,朕这一生便无憾了。”

没有对权力的留恋,没有对死亡的恐惧,只剩下对眼前人的珍惜。

朱高炽对朝堂之事也全然放手,内阁送来的奏折堆在案头,他连看都懒得看,全凭太子与大臣们决断。

有时朱瞻基前来请安,汇报几句政务,他也只是挥挥手让儿子离开:“不要在我这里浪费时间,多去管好差事,江山是你的,要用心守着。”语气里没有了往日的威严,只剩下一位父亲对儿子的嘱托。

赵贵妃静静地陪在身边看着他日渐衰弱,心中虽痛,却也明白这是无法逆转的结局。

她不再劝朱高炽吃药,不再提康复的话,只是默默地陪他散步、品茶、游湖,用陪伴填满他生命最后的时光。

太液池的画舫依旧在暮色中飘荡,老皇帝呼吸越来越轻,而紫禁城的权力交接,已在这平静的表象下悄然酝酿,只待最后一刻来临。

朱瞻基心里跟明镜似的,对父亲朱高炽的身体状况看得通透——那副曾支撑起大明江山的躯壳,早已到了油尽灯枯的地步,如同风中残烛般危如累卵。

每次去锦绣阁请安,朱瞻基便知道权力交接的时刻已近在眼前。这份清醒让他不敢有丝毫懈怠,早在父皇身体急转直下时,便已开始不动声色地布局。

朱瞻基深知军权是乱世中最坚实的依靠,于是借着兵部侍郎于谦之手,悄无声息地完成三大营将领的调换调整。

那些跟随朱高炽多年却立场摇摆的老将被体面地调至闲职,而几位经他亲自考察、忠诚可靠的年轻将领则补上空缺。

朱瞻基还特意将自己在东宫时就一手提拔的亲信副将擢升为指挥使,当面拍着他的肩膀嘱咐:“每日清晨务必亲自到校场督查操练,将士们的精气神不能散,刀枪要擦亮,弓弦要绷紧。”

如今十二万精锐中,骑兵三千营如铁壁般常驻城外,战马嘶鸣不绝,随时待命;五军营精锐则分守京城九门,城楼上的旗帜日夜飘扬,守城士兵盔甲鲜明,夜间更是加派了双倍巡逻队,甲胄碰撞声在寂静的街巷中格外清晰,成了京城百姓心中的定心丸。

宫禁守卫更是重中之重容不得半点马虎。一万禁军被朱瞻基交给自己的奶娘杜红姑之子统领——这份将军自幼年便积累的信任,让他全然放心。

短短几日,所有宫门守卫已经尽数替换,东华门、西华门这些能直通内廷的要害之处,更是增设了数处暗哨,侍卫们腰间都系着特制银质腰牌,上面刻着只有内部人知晓的花纹,月光下泛着冷光,以此与其他守卫严格区别,从根源上杜绝了外人混入宫闱的可能。

每次经过宫门,朱瞻基都会不动声色地检查侍卫的腰牌,确认守卫换岗间隙没有疏漏,这份细致让身边的太监都暗自咋舌。

朱瞻基还从通州调回两万洪熙新军,将其安置在京郊大营并改名“大明龙卫军”。

朱瞻基更亲自坐在书房里拟定训练章程,字里行间反复强调“速战、防突袭”,还时常深夜带着几名侍卫悄悄亲临大营。

夜色中,士兵们正在加练夜战科目,火把照亮了一张张年轻的脸庞,甲胄摩擦声、口令呼喝声此起彼伏,连附近的村民都知道,京郊军队近来格外紧张,营地灯火常常彻夜通明,如同白昼。

朱瞻基自己更是谨慎到了极致。

慈庆宫书房的墙上挂着一幅巨大的京城防务图,用桑皮纸精心绘制,街巷、府邸、军营标注得清清楚楚。

越王府、东华门、京郊行宫等关键位置都被用红笔重重圈出,旁边密密麻麻批注:“此处需增派暗哨”“王府后巷易藏兵甲”“大营至皇城需确保粮道畅通”。

朱瞻基时常独自站在图前,一站就是半个时辰,指尖沿着街巷脉络轻轻划过,仿佛在脑海中推演着可能发生的每一种变数,眼神锐利如鹰,将所有隐患都扼杀在设想之中。

他还不时召来内阁首辅杨士奇密谈,两人隔着矮桌低声商议,烛火在窗纸上投下晃动的影子。

杨士奇经常捋着花白的胡须,神色凝重地强调:“殿下,眼下要紧是‘防患于未然’,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越王近日动作频频,府中往来人员复杂,不得不防。”

朱瞻基深以为然,当即依照他的建议暗中传令锦衣卫指挥使:“密切监视越王府邸往来人员,哪怕是送菜的小厮、修墙的工匠也要一一记下,每日卯时将动向汇总呈报,不得有丝毫遗漏。”

锦衣卫的密探如同无形的网,悄然笼罩了越王府周围的街巷,将每一个可疑的身影都纳入视线。

朱瞻基这一系列动作虽然隐秘,却终究瞒不过京城官场的眼睛。

一时间,各种猜测在官员和百姓中悄悄流传,吏部的官员私下议论“太子近来频繁召见将领”,茶馆里的说书先生压低声音讲“越王府中深夜有甲胄声”,甚至连街头小贩都凑在一起嘀咕“宫里怕是要变天”。

京城的空气仿佛都变得凝重起来,人们走路时都忍不住四处张望,商户们早早收摊,富户人家更是提前备了干粮和银钱,整个京城都笼罩在一种微妙的紧张氛围中,所有人都在观望等待着,那场围绕皇权的风暴究竟何时会骤然降临。

越王朱瞻墉下定决心谋反后,便马不停蹄地开始筹备。他深知此事成败在此一举,丝毫不敢懈怠,短短几日便在越王府中布下了天罗地网般的计划。

他首先从府中数百名家奴里,精心挑选出百余名身强力壮、手脚麻利的汉子。这些人大多是庄稼汉出身,孔武有力,被越王安排在府邸后院的空地上,由他最信任的贴身护卫教头亲自训练。

每日天不亮,后院便传出整齐的呼喝声,教头手把手传授刀术劈砍技巧,还专门搭建了木墙让他们练习攀爬翻墙,以备入宫时之用。越王每次巡查操练,都会站在高台上大声许诺:“诸位兄弟卖力训练,待事成之后,每人赏银百两,当场免去奴籍,还能分得良田美宅!”重赏之下,家奴们的训练愈发卖力,刀光剑影间满是对富贵的渴望。

不仅如此,越王还以“近来京中不太平,需加强府邸防卫”为由,从朝廷按例拨付的府兵中精心挑出190人。这些府兵本是负责王府外围守卫的正规军,被越王以“轮岗值夜”的名义调至内院,每到深夜便在府邸后院操练。月光下,他们穿着轻便甲胄,手持利刃,用稻草人模拟东宫侍卫的身形,反复练习突袭刺杀的动作,刀刃劈砍稻草人的闷响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

为了充实人手,越王朱瞻墉又派心腹管家带着沉甸甸的金条悄悄前往天津港。那里鱼龙混杂,聚集着许多靠码头勒索、搬运为生的地痞无赖。管家按照越王的吩咐,许以“入宫抢财宝,事后按功劳分赃”的承诺,很快便招揽了百余名亡命之徒。这些人个个面露凶光,随身携带短刀、绳索,被安排住在越王府附近的几家客栈里,对外只称是“来京城找活干的帮工”,每日由管家送饭,暗中等待起事信号。

一日深夜,越王在密室中铺开京城防务图,蜡烛的火光映着他眼中的野心。他用墨笔在图上仔细标出从东华门至东宫的路线,指尖重重戳在“东华门”三个字上,对围在身边的几名心腹说:“据探报,东华门守卫换岗在亥时三刻,此时正是门禁最松懈的时候。咱们五百人分三队:一队由教头带领,趁换岗时夺门而入,控制城门;二队随我直扑东宫,务必速战速决;三队守在城外接应,守住退路以防不测。”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狠厉的光芒,特意强调:“朱瞻基一家必须杀绝,尤其是他那几个儿子,一个都不能留,绝不能留下后患!”

说到兴头上,越王还甚至忍不住幻想起来,“只要杀了太子,再带兵去锦绣阁逼父皇下旨传位,到时候朕便是大明新君,你们都是开国功臣!”

心腹们连忙跪地附和,密室里的空气充满了疯狂的躁动。

然而,越王的筹备看似周密,却埋下了诸多隐患。他在天津港招募地痞时只求数量不求质量,其中两人曾因盗窃被锦衣卫盘问过,身上留有案底;他联络几位对太子不满的侯爷时,只图省事达成口头约定,并未立下任何文书凭证,谁也不敢保证届时他们会如约出兵;甚至连府兵的调动都未报备兵部,早已引起暗中监视的眼线怀疑。

此时的紫禁城,宛如一座堆满火药的城池,表面平静无波,底下却暗流汹涌。

太子朱瞻基巡查九门防务时,特意在东华门驻足良久。他望着城门上飘扬的禁军旗帜,目光落在门卫腰间系着的特殊腰牌上,沉默不语,指尖却在袖中轻轻敲击着,心中早已将此处的守卫部署记在心里。

越王府邸外,两名锦衣卫暗哨伪装成卖水果的小贩,推着独轮车在街角叫卖,实则眼睛死死盯着王府大门,将每一个进出府邸的人都仔细记录在纸条上,连送水的、买菜的都不放过。待到晚间,这些名单便会被层层加密,迅速汇总至东宫书房,摆在朱瞻基的案头。

京城的百姓们对宫廷深处的暗流一无所知,夜市依旧热闹非凡。酒肆里灯火通明,说书先生唾沫横飞地讲着前朝故事,酒客们推杯换盏,甚至有人高声谈论:“如今皇帝与贵妃恩爱和睦,太子殿下又贤明勤政,真是难得的太平盛世啊!”他们欢声笑语,举杯畅饮,无人察觉一场足以颠覆朝局的风暴,正在这繁华夜色的掩护下,悄然逼近。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新八一小说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新八一小说!

喜欢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请大家收藏:(m.xinbayixs.com)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新八一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冰冷王爷每晚要我哄睡至尊农女千千岁千亿总裁独宠替身娇妻酱爆虬龙让你离开宗门,没让你成仙啊!华娱:我能进入梦境捡属性快穿之不服来战呀修仙女厨神末世重生:龙兴纪元我是雷神的分身?超级科技巨子豪门寡妇被当对照组后躺平了皇子的文娱霸业修仙破苍穹国潮1980反派大佬从书里爬出来了我真的不想再卧底了死神陈纵横八零:离婚后我重生了木叶:没人知道我会木遁!
经典收藏咸鱼皇帝:反贼,你们给点力行吗刘备威力加强功盖三分国梦醉江山一龙二凤三小猪,四痞五秀六和尚大秦:开局一只马蜂王他改变了罗马兴晋我有一城,住着历代帝王医妃难宠:王爷和离吧!和离后,替嫁医妃带崽宠冠全京城抗战之喋血雄心最强九千岁:从假太监到摄政王入秦记人在大明批判百官,老朱求别骂三国:开局盘点三十位统帅越穿,越难,越穿越我在贞观朝当神豪风起叶落尽沧桑顺明
最近更新史上最强县令三国:刘备,天命所归三造大汉历史中的酒馆锁腰!高阳她哭哑了求饶列强?大秦面前哪个敢称列强?水浒之往事随风穿越后,我从厂仔变成王爷铁骑红颜:大秦霸业同穿:举国随我开发异世界历史风口,我率领军队统一全球大明辽国公重生1980,从手搓歼8开始为国铸剑我和兄弟一起穿越红楼靖康前夜:帝业重光落魄县男:捉奸现场成了订婚仪式?新科状元的搞笑重生路2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大乾风云起苍穹带着现代军火系统闯大明你们夺嫡,我靠娇妻偷家赢麻了!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荻雪 -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txt下载 -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最新章节 -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