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刚用完早膳。
陈意映想到昨天各家把施粥粮食送来的事问:“昨天各家怎么把施粥的粟米给送来了?”
说到这个采薇迫不及待笑了起来:“太子妃,您是不是不知道红薯有多受那些夫人,姑娘的喜欢,听来送粟米的人说,她们夫人回家就马不停蹄让他们来送粟米,生怕送的迟了,你再反悔什么的。”
红薯带着甜味儿,在这个糖十分珍贵的古代,受大家喜爱不奇怪,何况红薯不论是口感还是如今的珍贵程度,在所有粮食当中都算是佼佼者,她们由此担心不奇怪。
等明年红薯丰收的时候,红薯的产量只会让她们更惊喜。
至于反悔什么的,她们想多了,不说她顶着太子妃的头衔,一举一动都在大家的目光下,就是没有太子妃的头衔她也不喜欢毁约之事,不管是她还是别人。
“给各宫的红薯送去了吗?”
说是一百斤其实也不算太多,大半口袋红薯而已。
也不算拿不出手,至少在今年红薯还是物以稀为贵。
“回太子妃,今儿一早就送去了。”
正说着话,有宫人进来禀报:沈老夫人来了。
陈意映稍微想想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她一个人吗?”
“禀太子妃,除了沈老夫人,还有沈夫人和宋大姑娘。”
该来的人都来了,将军府还算有诚意。
“去告诉沈老夫人,就说本宫有事出宫了,请她们先回去,要是不回去,就请她们到偏殿等着。”
宫人领命退下。
采萍担心的问:“太子妃,您这么做不担心得罪了沈老夫人?得罪将军府?”
“有什么可担心的,宋明珠大庭广众之下如此不给皇家颜面,该担心的是他们将军府。”
吩咐采薇:“去打听打听……”
想了想停了下来,让人唤来墨云,“你去勤政殿看看父皇见了沈老将军没有,顺便打听一下父皇怎么处理宋大姑娘当众打皇家颜面一事。”
墨云领命退下。
“太子妃您是想?”采萍问。
“事关皇家颜面,沈老将军又手握边关兵权,我做为儿媳当然是看父皇怎么处理。”
宋明珠敢公然质疑皇家,说明她对皇家没有敬畏之心,她为什么对皇家没有敬畏之心,这就值得人深思了。
相信皇上和沈老将军也会想到这一点,皇上和沈老将军他们可以说是相辅相成,又相互防备,现在出了宋明珠这事,对于皇上而言不一定就是坏事。
相信皇上知道该怎么做,而她只要等着结果跟着行事就行。
而等在寒松殿外的沈老夫人听完宫人的回话就知道这一趟想要见到太子妃,只怕不容易。
“沈老夫人,您看您是回去,还是……”宫人没把话说全。
沈老夫人笑了下:“既然太子妃不在,老身可以进去等吗?”
“当然可以的。您请,沈夫人请,宋大姑娘请。”
“劳烦了。”沈老夫人看了眼身边的贴身丫鬟,丫鬟立刻摸出一个荷包塞到宫人手里。
宫人不动声色的收下:“各位请。”
老夫人走在最前面,胡氏,宋明珠分别走在两边,轻扶着她。
刚刚给荷包的贴身丫鬟走在宫人身边,悄声打探着什么,宫人神色自然的回着。
把几人招待到偏殿,在圆桌边坐下,上茶,上点心,礼数滴水不漏。
“沈老夫人,奴婢就在门外伺候,有事您吩咐。”
说完退了出去。
等宫人退了出去,宋明珠不高兴道:“外祖母不就是一宫女,有必要这么客气吗?”
沈老夫人瞪了她一眼:“别忘了这次来干什么的,你老实点,不然你外祖父怪罪下来,我也保不住你。”
宋明珠一听外祖父,下意识摸了摸跪疼的膝盖,瑟缩了下,也终于老实了下来。
沈老夫人见她老实,找来贴身丫鬟:“可打听出什么了?”
“奴婢打听出太子妃确实一早就出宫了。”
沈老夫人皱眉,“这么早出宫?”
施粥的事也算是理顺了,照理不用再去了才是。
“听说是去看铺子了,可能是想买铺子。”
沈老夫人心头一动,她记得这位太子妃来的匆忙,貌似什么东西都没带……
想到这里,她眼里闪过一丝精光,吩咐丫鬟几句。
丫鬟立刻快速离去。
而招待沈老夫人的宫人,出了宫门,先让另一个宫人在殿外守着。
自己则是跑去找了采萍,把沈老夫人以及她身边的人说的话都复述了一遍:“掌事姐姐,这是沈老夫人给的荷包?”
采萍接过打开看了下,是一百两银票,下了血本了。
“拿去吧,给你的就是你的。”采萍把荷包连同银票一起递还给宫人。
宫人一阵惊喜:“真的吗?姐姐。”这可是一百两,她几年都攒不到这么多银子。
“赶紧拿去。”说着,又端起桌上的点心,递给小宫人:“这是赏你的。”
“这是……拔丝红薯?”看着裹着糖浆的块状物,宫人惊喜又不确定的问。
“还算有眼光,以后记得好好给太子妃办事,好处少不了你的。”
“姐姐放心,我一定好好办事。”
“嗯,这次的事就办的不错。”
宫人难掩欣喜之色的接过,太子妃送去各宫也不过一盘,现在她自己也有一盘,这是多大的荣幸。
宫人是边关人,没见过拔丝红薯,还只是这两天听说过。
看着手里的荷包和拔丝红薯,小宫人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办差,再没有比在太子妃身边更好的差事了。
而陈意映这边也真的带着采薇她们在城里的街道上逛着。
既然说了不在宫里,就不可能让人抓到把柄,也尽可能的拖延时间,算是一举两的。
不,应该是一举三得,她是真的想买铺子,在京城开的铺子利润太大了,她想在边关也开一个,就是……没什么用的顺手的掌柜……也不知道三表哥如何了,她之前让人给他送信,让他别管茶楼,自己回江南躲躲风头,也不知道来不来的及。
要是三表哥能来边关就好了,有了京城开铺子的经验,再加上她太子妃的身份,一定能快速在这边把铺子开起来,快速支楞起来,快速聚集财富。
也能带动边关的经济。
喜欢演了一辈子贵妇,重生她不干了请大家收藏:(m.xinbayixs.com)演了一辈子贵妇,重生她不干了新八一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