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隆·陈的加盟,像一颗投入“火种”量子实验室的催化剂,瞬间激发了惊人的能量。他带来的不仅是顶尖的学术视野和一支成熟的核心团队,更是一种迥异于“奇点”原有风格的、近乎偏执的探索精神。
原有的量子实验室团队,在林小一“想象力优先”的指导下,更多地在寻找巧妙的替代方案和模拟路径,这是一种在资源限制下的务实选择。而埃隆·陈团队,则秉承着理论物理学家的严谨与大胆,他们追求的是对量子世界底层规律更深刻的洞察,并以此为基础,设计出从根本上更优越的量子计算架构。
这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碰撞。
在第一次联合技术研讨会上,埃隆·陈听完原有团队关于“基于‘烛龙’架构的大规模量子模拟器”方案后,直接皱起了眉头。
“这个思路很巧妙,能在现有条件下快速验证一些算法。”埃隆·陈推了推眼镜,语气直接得近乎苛刻,“但是,模拟终究是模拟,它无法替代真实的量子相干和纠缠。我们最终的目标是构建出物理实体,一个能够解决经典计算机无法解决之问题的通用量子计算机。在这个根本目标上,模拟器能带给我们的认知增量,存在天花板。”
原有团队的负责人脸色有些难看,争辩道:“陈教授,我们理解您的追求。但在当前环境下,获取和维持高精度量子比特的硬件条件极其困难,模拟器是我们唯一能快速推进的路径……”
“条件困难,不是降低目标的理由。”埃隆·陈打断他,目光锐利,“正是因为困难,我们才更需要找到那条能从根本上突破的路径,而不是在次要路径上耗费过多精力。我认为,我们应该将至少百分之七十的资源,投入到新型量子比特材料、拓扑保护机制和纠错码的原始创新上,哪怕这些研究在短期内看不到任何应用前景,甚至可能……会不断失败。”
“不断失败?”一位年轻研究员忍不住低呼,“那我们的项目进度……”
“进度?”埃隆·陈看向那个年轻人,眼神中没有责备,只有一种对真理的纯粹追求,“在探索未知边界的道路上,错误是数据,失败是路径。 每一次失败的实验,都排除了一个错误的选项,让我们离正确的答案更近一步。害怕失败,追求线性的、可预测的进度,是工程师思维,不是探索者思维。我们现在需要的,是后者。”
他的话语,像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会议室里激起了巨大的波澜。原有团队习惯于在明确的框架和资源约束下,追求可交付的成果。而埃隆·陈的理念,则更像是在黑暗中向着一个可能不存在的灯塔航行,坦然接受大部分时间的迷失和碰壁。
会议气氛一时有些僵持。
一直沉默旁听的林小一,此时缓缓开口:“陈教授的观点,我部分赞同。”
所有人都看向他。
“探索未知,确实需要容忍失败,甚至拥抱失败的文化。”林小一平静地说,“‘火种’计划的本质,就是探索无人区。如果所有路径都清晰可见,那就不叫‘火种’了。”
他话锋一转,看向埃隆·陈:“但是,陈教授,‘奇点’不是纯粹的学术机构,我们背负着生存的压力和战略的期望。我们必须在仰望星空的同时,确保自己不会在找到星星之前就饿死或者迷失方向。”
他提出了一个折中且更具建设性的方案:“我建议,采用‘双轨并行,动态资源调配’的策略。”
“轨道A,由陈教授您主导,专注于量子计算底层硬件的原始创新和长远基础研究。允许较高的失败率,评价标准不是短期产出,而是认知的深度和对未来技术路线的洞察力。资源投入稳定,但不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
“轨道b,由原团队主导,继续推进量子模拟器和基于现有条件的混合计算架构研发。目标是尽快形成可验证、可展示、甚至能在特定领域产生实用价值的能力,为公司维持技术声望和争取战略资源提供支撑。”
“两条轨道定期进行深度交流,轨道b的实践为轨道A提供现实约束和问题输入,轨道A的突破为轨道b指引长远进化方向。资源比例可以动态调整,根据阶段性成果和外部环境变化而定。”
这个方案,既尊重了埃隆·陈对原始创新的追求,也兼顾了公司现实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将看似矛盾的两种模式,巧妙地融合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埃隆·陈沉思片刻,缓缓点头:“这个方案……可以接受。双轨制,既能保证探索的自由,也能维持应用的牵引。我同意。”
原有团队的负责人也松了口气,这个方案保留了他们的工作价值和推进空间。
“那就这么定了。”林小一拍板,“从今天起,量子实验室分为‘探索部’和‘应用部’,分属双轨。我希望看到的,不是谁取代谁,而是两条轨道相互激发,共同照亮通往量子未来的道路。”
会议在一种新的共识中结束。埃隆·陈带来的“拥抱失败”的文化,开始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火种”计划。实验室里,不再仅仅庆祝成功,也开始严肃而认真地分析每一次有价值的失败,从中汲取养分。
“错误是数据,失败是路径。”这句话,逐渐成为“火种”计划,尤其是探索性部门的座右铭。在这种文化熏陶下,一些看似异想天开、风险极高的研究设想被提上日程,虽然其中大部分注定会碰得头破血流,但所有人都相信,只要坚持下去,总能从这些失败的路径中,踏出一条通往未来的康庄大道。
喜欢重生八岁,我是高考神童请大家收藏:(m.xinbayixs.com)重生八岁,我是高考神童新八一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