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料到吕布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拿下汉中北部门户,这意味着朝廷兵马可以顺畅进入汉中。
张飞惊叹吕布的胆识与谋略,此战的关键在于吕布用计诈开城门,过程惊险万分,但吕布成功了。
赵云指出,俘虏曹仁和文聘的意义重大,这两位是豫州、荆州势力的重要大将,其被俘对于提升士气有着巨大的作用,众人因此忍不住欢笑。
接下来,刘备提出需要讨论如何继续作战。
据探子报告,曹操已派大将于禁率兵进入汉中,不久将与曹洪汇合。
此消息使现场气氛凝重。
吕布面临的选择很明确:要么退出汉中,要么坚守安阳进行决战。
有人提议退兵,利用已俘的曹仁和文聘作为谈判筹码。
刘备及其部下在汉中战事之际,面临多种策略选择。
有人主张利用曹仁、文聘与曹操、刘表交涉以谋利,有人则坚持应继续攻取汉中,不可轻易退兵。
大殿内的争论激烈。
刘备询问沉默的郭嘉的意见时,郭嘉提出吕布拥有第三种选择。
他主张吕布率领军队奔袭南郑,吸引张鲁的注意力,使张鲁率领军队与荆州、豫州的援军包围吕布。
这一策略虽充满风险,但或许能出奇制胜。
大殿内的众人对此策略感到震惊并产生疑惑,但最终需要吕布自己做出决断。
谋划对抗吕布?
众人感到压力巨大。
张飞对此表示惊愕,吕布的战力天下无双,寡不敌众,难以对抗。
郭嘉却表示并非如此,他认为可以利用当前局势,由荀攸设谋反击。
他十分信任荀攸的能力。
刘备决定听从郭嘉的建议,让吕布和荀攸来决策。
他派出传令兵传达命令。
刘备命令徐晃、徐荣率领部队星夜南下,将粮草、物资和军械运送到关中与汉中的交界处。
同时,他准备亲自率军征讨汉中。
在汉中郡的安阳县城中,吕布在大殿里坐着,左边是闭目养神的荀攸,右边是庞德和马岱两将。
此时大殿门口进来两人,被五花大绑,分别是曹仁与文聘。
吕布对曹仁开口,曹仁虽然狼狈不堪,但态度坚决,视死如归。
他宁愿死也不会屈服于吕布的威胁之下。
他知道此刻事实已定,但他们依然视之为战场上的博弈。
吕布则选择以大局为重,展现出他的大将风范和智谋。
以下阿瞒眼中的重要性,是你还是汉中?这早已不是问题。
与曹操势力的交往,亦非初次。
兖州之时,双方烽火连天,几乎将那片大地撕裂。
面对曹仁的愤怒,吕布毫不在意。
曹仁的凶神恶煞,吕布视若无睹。
称呼曹阿瞒,此乃吕布之自由。
天下局势明朗,短则三五年,长则十年,大汉朝廷的统治必将归来。
此刻不投降,更待何时?
然而,曹仁却坚决拒绝投降,认为刘备挟持天子建立的伪庭是正义的。
对此,吕布只能摇头苦笑。
放眼天下,谁人能敌皇叔?汉庭七州疆土已收,接下来便是汉中、益州等地。
朝廷军队之强大,非你们所能想象。
面对曹仁的执迷不悟,吕布只能选择结束对话。
甲士上前,将曹仁带走。
对于文聘,吕布另有话题。
在荆州,文家受蔡家、蒯家等家族压制,黄、马、庞等家族亦能凌驾于文家之上。
这些情况,文聘应当清楚。
吕布开始询问文聘关于荆州局势的问题,他听闻文家过得不错,为何刘表却只依赖蔡家和蒯家,却忽略了文家。
面对这样的质疑,文聘沉默不语。
吕布随后提出两个选择:投降并作为先锋帮助朝廷兵马收复荆州,夺回文氏应有的地位;或者像曹仁那样面对命运。
吕布点燃一炷香,让文聘在一炷香的时间内做出决定。
时间过去,文聘抬起头来,表示他要亲自拜见皇叔刘备,不愿投降吕布。
马岱愤怒地认为文聘看不清形势,但庞德阻止了马岱的行动,并强调吕布是主将,应该由吕布来决定文聘的生死。
吕布同意让文聘去见刘备。
此时,刘备的心腹亲兵来到大殿,带来了三个选择供吕布决定。
吕布得知亲兵是通过锦衣暗哨的渠道过来,并告诉他可以通过这一渠道带走文聘去见刘备。
安排妥当后,吕布告诉众人亲兵带来的消息。
马岱第一个反对退兵的决定,他认为在安阳与曹洪、蔡瑁对抗并非明智之举,而且会有更多的于禁、张鲁等人前来支援。
庞德也对此表示担忧。
吕布与谋士荀攸商讨战略,提议奔袭南郑以出奇制胜。
荀攸虽一开始保持沉默,但随后表示并非畏惧生死,而是在思考吞并汉中的妙计。
众人听后大喜,决心听从荀攸安排,拿下汉中,为朝廷收复失地。
士气大振的吕布激励将士们效仿昔日霸王项羽破釜沉舟的壮举,定能取得汉中大胜。
在汉中与关中交界地带的安阳县北部,刘备与文聘会面。
文聘归顺刘备后,即被刘备邀请共同抵抗敌人。
随后,刘备得知吕布已选择奔袭南郑的策略,而曹仁因拒绝投降被吕布斩杀。
得知消息后,刘备倍感振奋。
刘备命令徐晃率兵前往安阳驻扎,并派遣哨骑打探吕布的消息。
一旦发现吕布发出求援信号,必须立刻行动支援。
豫州颍川许昌城的曹操及宗族,得知曹仁被吕布斩杀后愤怒不已。
曹操命曹昂亲自迎接曹仁的棺木归来。
同时,在汉中郡的襄中城,因其特殊地形一直是汉中太守张鲁屯兵之地。
吕布统帅孤军于城中被困,面对张鲁及曹洪等将领的夹击,局势严峻。
吕布站在城头,目光如炬,审视着汉中兵马。
他淡定地评价张鲁的反应后,深知此战必须全力以赴。
尽管面临困境,但吕布并未惊慌失措,因为他知道这一切都在荀攸的计划掌控之中。
传令兵报告了最新的战况,吕布依然镇定自若。
他信任庞德等人能够发挥关键作用。
吕布的部将们虽然忧心计划可能失败,但他们依然坚定表态,决心追随吕布度过难关。
吕布深知汉中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他强调即使面临风险也必须彻底拿下汉中。
吕布决心坚守到底。
他豪言:“天下之大,欲取我性命者众多。”
凭借手中画戟,我能令众人围困于此,亦能破围而出!
其语气自信而充满傲气。
众将闻之,纷纷表示愿与吕布生死与共。
吕布询问:“城中粮草能撑几日?”
部将答:“禀将军,尚能支撑十日。”
吕布占据襄中城镇,原是为了其粮草。
他果断下令:“传我军令,即刻开启前后城门。
命所有将士集合于城镇之中。”
此令众将惊愕。
然而吕布却笑对疑虑:“城内街道众多,为巷战的绝佳之地。
人数优势在此无用。
以地形为战场,更利于我等突围!”
随着吕布的命令,城门缓缓打开。
这一幕传至敌军处,有人感慨:“吕布,果然名不虚传。”
作为汉末三国战力巅峰,他的决策无疑英明。
他掌握虚实的运用,加上自身的勇猛,使被围困的吕布反掌握了战场主动权。
敌军闯进城中,则陷其计谋。
刘胜对吕布的战力毫不怀疑,反而担忧起城外的敌军。
汉中作为连接益州、荆州、雍州的门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城外的军队在北侧郊外山道上扎营备战,准备与吕布决一死战。
在崎岖的山路上,连绵的军队阵列延伸至远方。
豫州军队整齐列阵,等待命令。
在中军大帐中,曹洪和于禁正紧密商讨策略。
于禁开始说出疑虑:“吕布此人或许受到了高明人士的指点。”
据传此人是荀令君的侄儿荀攸,其才智非凡。
尽管吕布被围困在城中,但城内的军队并未出现慌乱迹象。
于禁担心吕布在策划阴谋。
曹洪却持不同看法:“你多虑了。
这可能是吕布因疏忽大意,被我等所包围。
你和张鲁突然袭击襄中,他猝不及防。”
不过,曹洪仍然小心谨慎,强调现在的吕布与往日不可同日而语,并指出需提防他的动作。
同时提及将吕布牵制住的问题后面对汉中的攻击战略想法。
他打算利用吕布牵制张鲁和蔡瑁两方势力,以谋求更大的利益。
他并不惧怕蔡瑁的荆州军势力对此战略造成威胁,认为这是大局考量的一部分冒险策略的必要准备。
而正当曹洪与于禁商讨之际,帐外传来士兵的报告:“禀报将军,襄中军镇的大门已开启,城头上的守军已不见踪影。”
曹洪和于禁疑惑吕布是否投降,但随即否定了这一想法认为吕布不可能在这种关键时刻投降。
他们怀疑这是吕布的某种策略或陷阱。
曹洪低声嘀咕,而于禁立刻否定他的想法,认为更像是一份战书。
曹洪提出疑问,于禁惊讶于吕布居然想在战争中占据主动地位,接着他建议不必在意此事并决定直接包围吕布军。
而曹洪轻蔑表示回应。
对于军心的稳定及士气的升降至关重要。
此刻一旦吕布发起猛烈的突围,可能会让外军迅速溃败。
此时曹洪问该怎么办,于禁决定派人探查张鲁的意图。
在襄中军镇南郊十里之外的地方,汉中军的军帐连绵不断,旗帜迎风飘扬。
张鲁站在山坡上的一块巨石上,居高临下,如一位仙风道骨的儒雅士子而非汉中霸主。
他的身边有谋士杨松以及两位汉中大将杨任和杨昂。
杨松解释当前情况正如张鲁预料的那般,吕布派人突袭南郑城。
张鲁对此冷笑,认为吕布想凭借勇武突袭他的城池是痴心妄想。
南郑那边,张鲁派遣亲弟弟张卫镇守城池。
吕布已落入我们的陷阱。
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若能擒获吕布,或许能以此要挟刘备,迫使他割让关中。
张鲁一直觊觎关中,若能得到这片土地,再依托汉中发展,未来前景光明。
喜欢三国:棺中修炼三百年请大家收藏:(m.xinbayixs.com)三国:棺中修炼三百年新八一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