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总角小儿扯住他的衣摆:爷爷不要走!您答应要教我认药草的!
华佗慌忙抬头望天,却挡不住温热的泪水顺着皱纹蜿蜒而下。他轻轻摩挲着孩子的发顶:乖,先扶你们爹爹回去歇息。
两个孩子突然抱住他的双腿:求求您别走!
整条街道突然爆发出惊天动地的呼喊:华大夫留下!声浪如潮,在古城上空久久回荡。
华佗泪流满面,不知如何应对。
沉默良久,他终于点头答应:“好,我不走!大家都回去吧!”
街道两旁的百姓顿时欢呼雀跃,兴奋的喊声传遍全城。
“太好了!神医爷爷留下来啦!”
“走!回医馆,爷爷教你们诊脉如何?”
“太好啦!太好啦!”
日落时分,华佗看完最后一位病人,关上医馆大门,径直向太守府走去。
王仲已备好热茶,静静等候他的到来。
华佗心知肚明,自己原本打算悄然离去,却还是被百姓围堵。能调动如此多人手的,整个泰山郡唯有王仲。
入座后,华佗轻声道:“侯爷看得起在下,是我的荣幸,但我仍决定离开。”
王仲淡然点头:“我明白,你心意已决,即便留住你的人,也未必能留住你的心。”
华佗松了口气:“既然侯爷知道,为何还要如此安排?”
王仲抿了口茶:“我想让你知道,泰山百姓确实离不开你。但这只是其一,还有更重要的一点。”
华佗问:“什么?”
王仲毫不犹豫道:“天下苍生更需要你!而唯有留在泰山,你才能达到医者的至高境界。”
“医者的至高境界?”华佗愈发疑惑。
王仲解释道:“儒家讲修身齐家是小道,治国平天下才是大道。医者治病救人同样是小事,让天下百姓安康,才是真正的医者大道!”
华佗若有所思:“愿苍生安康,确是我的毕生追求,正因如此,我才要云游四方,解救疾苦。”
王仲厉声道:“错!大错特错!”
华佗眉头紧锁:“请侯爷明示!”
王仲直奔主题:天下这么大,患者这么多,你一个人治得过来吗?
华佗捋着胡须傲然道:老夫虽然力有不逮,但必当竭尽全力,死而后已!
哈哈哈!
王仲朗声笑道:华神医的医者仁心令人钦佩。不过若能换个法子,不出十年,天下病患都将因你而愈!
华佗惊讶道:侯爷有何妙计?
王仲缓声道:曾有人言,小问题乘以十三亿就变成大问题,大问题除以十三亿便不成问题。
华佗听得一头雾水:何为乘?何为除?
这种算术自然解释不清。
但把他绕晕就够了!
王仲一挥手道:简单说,要是在每个州县乡村都有像你这样的医生,让百姓安康还不是易如反掌?
华佗露出讥诮之色,仿佛在说:这种假设毫无意义!
王仲早看穿他的心思:你是不是觉得世上不可能有这么多华佗?
侯爷...明鉴。
华佗勉强拱手。
这两个字说得颇为艰难。
此时王仲突然正色,目光灼灼地盯着华佗。
华佗被那灼热的目光盯得浑身不自在,过了许久才听对方沉声道:要让世间涌现千万个华佗并非难事,但有个条件......
何等条件?华佗忍不住追问。
王仲斩钉截铁地说:随我同行!不出十年,我必让神州大地遍布华佗门生,济世活人!
华佗嘴角扯出苦涩的弧度。
这荒诞的承诺令他如坐针毡。
先生且听我细说!王仲神色郑重,我在泰山书院专设医学科,由先生亲自授课。每培养一位 ** ,世间便多一位良医。泰山五十万人口中,即便仅有千人学医,最终也能造就十余名医术精湛之人。
见华佗颔首,王仲趁势道:若将这些 ** 分派各地行医收徒,不出十年,先生的门生必将遍布天下。徒子徒孙代代相传,何愁百姓不得安康?
华佗长叹:侯爷是说......
单枪匹马难成大事!王仲斩钉截铁地接过话头。
华佗眉头紧锁:只是......
先生还有疑虑?王仲急切追问。
这回定要一鼓作气说服他才行!
“侯爷当真能让在下在泰山书院开设医道课程?”华佗将信将疑,“那里素来是讲授儒家经典之地,郑玄岂会应允这等事。”
华佗的顾虑确有缘由!
自汉珷帝独尊儒术以来,市井杂学哪敢妄称正统学问?
虽说医道在后世教育中举足轻重,但在此刻,不过位列中九流,远不及士农工商这等上等行当。
要在泰山书院创办非儒门学科,首当其冲便要面对那群食古不化的老学究!
王仲想闯过这关,谈何容易!
那群夫子个个唇枪舌剑,三纲五常张口就来。
王仲思忖片刻道:“此事我尽力周旋。若实在不成,便在书院外另立医馆,由先生主理。既可授业解惑,又能治病救人,两全其美!”
恰似后世的专科院校。
与官学各擅胜场,专精一艺,自成天地。
这般安排,反倒别有洞天。
华佗舒展眉头:“侯爷这番苦心,华某铭感五内!说实话与那些腐儒同堂讲学,在下也如坐针毡。不如依侯爷所言,在书院外专设医道馆舍。”
王仲闻言振奋!
未料华佗竟如此通情达理。
当即朗声道:“先生放心,这医馆定会如启明之星光耀九州!”
忽有三字掠过心头,他徐吐气息,缓声道:“连匾额题名我都已想妥。”
华佗饶有兴味:“愿闻其详?”
王仲振袖而呼:“同仁堂!”
华佗细细品味:“同心同德,仁术济世,好个‘同仁堂’!华某拜谢侯爷赐名!”
王仲含笑许诺:“先生静候佳音。明日我便遣人广传先生收徒之讯,同时采办天下药材,定将这同仁堂铸成流芳百代的杏林圣地!”
华佗起身朝王仲肃然行礼:侯爷厚爱,华佗万分感激!
王仲扶起华佗,缓声道:万事需循序渐进。不如先定个目标,两年内在泰山各郡县开设同仁堂分号?
华佗郑重应允:华佗定当竭尽全力!
赵普从屏风后走出,拱手道:主公放心,明日便张榜招收学徒。各军选派的战地医疗队人员明日会去同仁堂报名。
王仲颔首:切记让他们隐藏身份,务必在两三年内学到华佗的真本事。
赵普详细禀报安排:他们将以平民身份报名,期间不执行军务,在泰山安家落户,与寻常百姓无异。
王仲满意道:你办事我放心。
赵普迟疑道:不过......医疗队需要专人管理。目前这种临时选拔的模式恐难持久。
王仲赞同:确实需要专人负责。但此人必须不会引起华佗疑心。
赵普沉吟:确实棘手。无论派谁与同仁堂接触,都可能引起神医警觉。
王仲叹道:华佗才智过人,确实难以瞒过他。
华佗的洞察力非比寻常。若被他识穿,一切努力将付诸东流,战地医疗队的组建也会化为泡影。
此事暂且搁置吧!
王仲长舒一口气,正欲转身离去。
不料,一抬头便看见张宁在不远处注视着自己。
王仲挥退赵普,问道:宁儿,你怎么来了?
张宁缓步走近:也许......我能帮上忙。
王仲略显诧异:
张宁扬眉道:怎么?觉得我不行吗?家父虽以巫医为业,却医术精湛。我虽不及父亲,但也有所研习。再者,我身为女子,不会引起华佗怀疑,不是吗?
王仲思索片刻。
这话确实有理!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由张宁出面都能完美解决问题。
张宁继续道:家父虽误入歧途,但初心未改。天下太平、百姓安康始终是他的夙愿。若能拜入华佗门下,精研医术,也算是继承父亲遗志,完成他未竟的心愿。
王仲微微颔首,仍有顾虑:但要统领战地医疗队,仅懂医术远远不够。还需精通调度、管理等诸多事务。
张宁淡然一笑:在太平教时,虽未参与军政,但教中庶务我皆有过问。莫说一支医疗队,即便治理一城一地,我也有七成把握。
确实如此!
能统御百万信众的教派,又岂会管不好一支医疗队?
王仲不得不承认,张宁确实是最佳人选。
思忖良久,王仲终于决断:好!我答应你。明日就着手安排此事。
翌日。
华佗招收学徒的告示很快传遍泰山郡。
不出所料。
短短十日,报名人数已突破三千。
考虑到华佗精力有限,王仲最终将录取人数控制在五百人,计划待部分学员结业后,再行补充新员。
在五百名成员里,有五十位军中将士被划归张宁统辖。
张宁遵照王仲指示拜访华佗时,经过几道基础医理考核后,因资质尚可被收为门下。
约莫十日后。
匠师们将一座宅邸改头换面,王仲亲自题写同仁堂鎏金匾额,两侧配以楹联:银针良药驱疾苦,仁心圣手护平安。
前厅完全按照王仲设计的现代医疗布局:设有挂号处、药房、收银台、诊室及候诊区,功能齐备。
穿过前厅便是住院部。
原先的厢房均被改造成标号病房,每间配备两张病床及全套医疗用具。
庭院里种植着药用花草,既清新空气又利于康复,专设休憩区供患者活动。
最里层原为练珷场,现改建为学员宿舍区,足够容纳远道而来的学徒修习华佗所传五禽戏。
除宿舍外还设有大型药材仓库,储备各类医药物资以备急需。
最深处院落是华佗居所,由他亲手栽培的花草药圃环绕,清幽雅致。
同仁堂开张当日张灯结彩,闻讯而来的百姓将大门围得水泄不通,多是受惠于华佗的民众前来道贺。
神医留下坐诊实在太好了!这气派的医馆,多亏太守大人筹谋。望着高耸的药柜,有人发出惊叹。
两位幼童被父亲叮嘱:跟着华佗爷爷好生学艺,孩子清脆应答:定当勤奋修习,将来也要济世救人,引得父亲连声夸赞。
庭院内,王仲低声问道:如何?先生可还中意?
华佗笑逐颜开:妙极!当真妙极!侯爷对药庐陈设竟有这般精深见解,实在令人叹服!
王仲谦逊摆手:区区摆放之物,何足挂齿。先生悬壶济世的本事,才是同仁堂真正的精髓。
张宁奉茶上前:师父请用茶。
王仲目光扫过张宁,转而郑重道:宁儿便托付给先生了。
华佗颔首:侯爷放心,宁儿天资卓绝,不出半年,必成杏林翘楚!
同仁堂正式开诊!
试业数日后,百姓已熟谙堂中规矩,诸事渐入佳境。
喜欢三国:我截胡刘备成大哥请大家收藏:(m.xinbayixs.com)三国:我截胡刘备成大哥新八一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