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过了半月,青苗法实施细则初稿完成。
苏明远将厚厚一摞文书送到政事堂,王安石亲自审阅。他坐在一旁,心中忐忑不安,等待着王安石的评判。
王安石一页一页地翻看,时而点头,时而皱眉,时而在某些条款上画圈标注。整个过程持续了近两个时辰,期间没有人敢出声。
做得不错。王安石终于抬起头,眼中露出赞许,条理清晰,考虑周详。不过,有几处需要修改。
他翻到其中一页:这里你写道,各州府应设立专门机构,监督青苗钱的发放和回收,防止贪腐。这一条可以删去。
为何?苏明远不解,若无监督,恐怕会生弊端。
正因为会生弊端,才不能这么写。王安石淡淡地说,你设立专门监督机构,等于承认我们的官员不可信。这会让那些反对派抓住把柄,说我们的政策本身就有问题。而且,多设一个机构,就多一笔开支,得不偿失。
苏明远沉默了。他明白王安石的逻辑——为了推行新政,不能让人看出任何漏洞,哪怕明知有问题,也要装作完美无缺。
还有这一条。王安石继续道,农户若因灾年等不可抗力无法还款,可申请延期或减免。这一条也要删。
可是,相公……苏明远急了,若遇灾年,农户本就困难,若还强迫其还款,岂不是逼人入绝境?
明远啊,你还是太心软。王安石摇头,政策就是政策,不能有例外。一旦开了减免的口子,人人都会以灾年为由拖欠不还,到时候朝廷的钱如何收回?新政如何维持?
可是……
没有可是。王安石的语气变得严厉,你要明白,我们推行新政,是为了强国富民,是为了改变大宋积弱的局面。为了这个大目标,必然会有牺牲。你不能因小失大,因为几个农户的哭诉,就动摇了大局。
苏明远被说得无言以对。王安石的逻辑似乎无懈可击——为了更大的目标,可以牺牲小部分人的利益。可是,那些被牺牲的人呢?他们就该为这个买单吗?
学士,回去按我说的修改,三日后再呈上来。王安石吩咐道。
苏明远机械地应道。
走出政事堂,秋日的阳光刺得他眼睛发痛。他走在宫道上,脑海中不断回响着王安石的话,和那几个农户的恳求。
他该怎么办?按王安石的要求修改,那些保护百姓的条款就会被删除,青苗法的弊端就会暴露无遗。可若不按要求修改,他这个主持人就会被撤换,换一个更听话的人,结果只会更糟。
这是一个无解的困局。
回到公房,刘秉等人还在等他。见他面色阴沉,都不敢多问。
刘兄,你说……苏明远突然开口,我们做的这些,真的是对的吗?
刘秉一愣,随即苦笑:学士,下官不过是一介小吏,哪里敢妄议对错?只能听命行事罢了。
可你心里,一定有答案吧?苏明远追问。
刘秉沉默了许久,才低声道:学士,下官出身贫寒,深知百姓疾苦。这青苗法,初衷固然好,可若执行不当,恐怕真如那些反对派所言,会害了百姓。可是,下官一介小吏,人微言轻,说了也没用。
那我呢?苏明远苦笑,我现在主持制定细则,我说话应该有用吧?
学士……刘秉欲言又止,下官不敢妄言。只是,学士若真想为百姓做些事,就要在细则中多留些余地。哪怕相公删去一些,也要尽力争取。
苏明远点了点头。这或许是他唯一能做的了——在王安石的要求和百姓的利益之间,尽量多争取一些空间。
接下来三天,他夜以继日地修改细则。每一条修改,都是一次艰难的抉择。他试图在不触怒王安石的前提下,尽量保留那些保护百姓的条款。
有些条款,他换了个说法,让它看起来不那么。比如,他将不得强制借贷充分尊重农户意愿遇灾可减免特殊情况可酌情处理。
这些修改让他感到疲惫和恶心。他在玩文字游戏,用含糊的措辞来掩盖实质的矛盾。可这就是官场,这就是他必须学会的生存之道。
第三日,他再次将修改后的细则呈给王安石。这一次,王安石看得快多了,很快就点头表示满意。
不错,这次改得很好。王安石赞许道,既保持了政策的严肃性,又留有一定灵活度。明远,你很有官场智慧。
官场智慧——这个词听起来像是褒奖,可在苏明远耳中,却如同诅咒。他在现代时最鄙视的,就是这种官场智慧,就是这种圆滑世故,就是这种睁眼说瞎话的能力。
可如今,他自己却成了最擅长这些的人。
多谢相公夸奖。他低声道。
这份细则,我会在明日的朝议上提出,让众臣讨论。王安石说,到时候必然会有人反对,你要做好准备,替我解释清楚。
苏明远心头一紧:相公是要学士在朝堂上宣讲细则?
正是。王安石点头,你是主持人,由你来讲最合适。而且,我要让所有人都知道,这青苗法的实施细则,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不是拍脑袋决定的。
这是要把他推到前台,让他成为青苗法的代言人。从此以后,青苗法的功过是非,都会与他紧紧联系在一起。
学士明白。苏明远应道,声音空洞。
当晚,他独自坐在书房中,看着那份即将提交朝议的细则,心中五味杂陈。
他想起那几个半夜来请愿的农户,想起范纯仁的警告,想起自己当初的理想。而现在,他却要在朝堂上为这份他自己都不完全认同的政策辩护。
他拿起毛笔,想在细则上再加些什么,可笔尖触到纸面,却写不出一个字。
他已经尽力了,真的尽力了。可这种尽力,在强大的权力机器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窗外,秋虫唧唧。苏明远突然想起一句诗:秋风秋雨愁煞人。
这是清代秋瑾的诗,可在此刻,却如此贴切地表达了他的心情。他就像那秋日的落叶,在风雨中飘摇,不知何处是归宿。
他已经走到这一步了,已经没有回头路了。明日朝堂上,他将为青苗法辩护,将成为变法派的重要一员,将被反对派视为敌人。
而那个曾经怀抱理想,想要改变历史的苏明远,已经彻底死去了。
活下来的,只是一个在权力游戏中学会了生存之道的官员,一个失去了灵魂的行尸走肉。
夜深了,苏明远吹灭了蜡烛。黑暗中,他听到自己心碎的声音。
《知不可忽骤得》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新八一小说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新八一小说!
喜欢知不可忽骤得请大家收藏:(m.xinbayixs.com)知不可忽骤得新八一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