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重宸翰垂青目
正月十五,上元佳节。紫禁城内,火树银花不夜天。乾清宫前丹陛之上, 鳌山灯会 璀璨夺目, 各式宫灯争奇斗艳, 照得夜空亮如白昼。 御座之下, 宗室王公、勋贵重臣、各国使节依序而坐, 觥筹交错, 歌舞升平, 一派 万国来朝、海晏河清 的盛世气象。
然而,端坐于九龙金漆宝座之上的皇帝,却并未完全沉浸在这片喧嚣浮华之中。 他身着明黄色缂丝十二章纹龙袍,头戴 金丝翼善冠,面容清癯, 眼神深邃如古井寒潭, 不怒自威。 虽偶尔举杯与臣子同乐, 嘴角含着一丝 象征性的、 恰到好处的笑意,但那双 洞察秋毫的眸子,却时时掠过全场, 将一切细微动静尽收眼底。
宴会间隙, 一曲《霓裳羽衣舞》方罢, 舞姬们如彩蝶般翩然退下。 皇帝略感疲惫, 以手支额, 轻轻揉了揉太阳穴。 贴身大太监 戴权 立刻会意, 悄无声息地捧上一盏 用 和田白玉盏 盛着的 参汤。
“陛下,歇息片刻吧。”戴权声音压得极低, 带着谄媚与关切。
皇帝接过玉盏, 并未立刻饮用, 目光随意扫过御案上 堆积如山的 贺表与礼单。他的目光, 在其中一份 来自皇后宫中、 汇报年节内廷用度及赏赐事宜的 简要奏陈 上微微停顿。 奏陈中提到,皇后近日甚喜一种名为“竹影天水碧”的绸缎,赞其“清雅脱俗,巧夺天工”,并已下旨赏赐织造此缎的“竹影轩”匾额一块。
“竹影轩……”皇帝轻声咀嚼着这个名字, 觉得有几分耳熟。 他记忆力极佳, 稍一思索, 便想了起来。 前些时日,似乎有密折提及,京中有一林姓孤女,乃前科探花、巡盐御史林如海之女,原寄居荣国府,后竟变卖部分家产, 援引古礼, 承嗣立户, 自立门户, 并开设绸缎庄, 经营得颇有声色。 此事在清流之中,还引起过一番关于“女子立户”合不合礼法的微词。
“戴权,”皇帝放下玉盏, 声音平淡无波, “皇后赏匾的那个‘竹影轩’,主人可是原扬州巡盐御史林如海的女儿?”
戴权心中一凛, 没想到陛下日理万机, 竟会注意到这等微末小事。 他连忙躬身, 小心翼翼地回道: “回陛下,正是。此女名唤黛玉,确是林如海的独女。听闻……性子有些孤拐,但于织造一道,似有天分。”
皇帝微微颔首, 指尖轻轻敲击着 紫檀木龙案光滑的桌面,发出极轻微的“笃笃”声。 林如海…… 他还记得这个名字。 那是个有才学、 亦有些风骨的臣子,可惜英年早逝。其女竟有如此胆识?
“一介孤女,不倚仗外祖家,反能自立门户,倒是有几分林卿的风骨。”皇帝的语气听不出喜怒, 像是在陈述一个客观事实。 “皇后赏她匾额,可是因其绸缎确有过人之处?”
“奴才听闻,那‘竹影天水碧’的料子,颜色纹样皆别具一格,颇有文人画意,与寻常苏杭绸缎大不相同,故而得了皇后娘娘青眼。”戴权斟酌着词句, 不敢妄加评判。
“文人画意……”皇帝重复了一句, 眼中闪过一丝极淡的兴味。 他自幼受名师教导, 于诗书画艺皆有涉猎, 品味极高。 能让皇后称赞“巧夺天工”的,想必不是凡品。一个闺阁女子,能将生意与才情结合至此,倒真是少见。
“荣国府那边……对此事是何态度?”皇帝话锋一转, 问得漫不经心, 却直指要害。
戴权额角微微见汗, 他知道陛下这是在考量贾家。 贾家是国公之后,与宫中关系盘根错节,尤其是那位贤德妃……他不敢隐瞒, 低声道: “据闻,贾府老太君甚是思念,但……府中其他人等,似乎……颇有微词。尤其是王夫人一系……”
皇帝闻言, 嘴角勾起一抹几不可察的、 冷峭的弧度。 勋贵之家的那些龃龉, 他岂能不知? 无非是见不得旁支孤女脱离掌控, 更眼红那点可能存在的家产罢了。 贾府近年来亏空日甚, 寅吃卯粮,他是有所耳闻的。如今连一个孤女都要算计,可见其内里已腐朽到何种地步!
相比之下,这个林黛玉,倒显出几分难得的硬气与清醒。 宁可背负“不孝”、“悖逆”的骂名, 也要挣脱牢笼, 自食其力。 这份心志,在当今这些只知攀附、贪图享乐的勋贵子弟中, 堪称凤毛麟角。
“传朕口谕,”皇帝沉吟片刻, 忽然开口, 声音不高, 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皇后既赏了匾额,便是认可其技艺。着内务府,年下采办宫中用度时,可酌情选用‘竹影轩’的绸缎,以示宫廷对能工巧匠的嘉奖。但……不必特意提及朕,一切依皇后懿旨办理即可。”
戴权心中大惊! 陛下这看似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实则意义非凡! 这等于是在皇后赏识的基础上,又加了一道无形的护身符! 内务府采办,那是何等体面?消息传开,京中还有谁敢轻易为难“竹影轩”?陛下这是……在暗中扶持那个林黛玉?!
“是!奴才遵旨!定将陛下天恩体恤之意,传达清楚!”戴权连忙跪下磕头, 心中已将“竹影轩”和“林黛玉”这个名字, 牢牢刻在了心上。
皇帝挥了挥手, 示意他退下。 目光重新投向殿外璀璨的灯海,眼神却愈发深邃。
他此举, 并非一时兴起。 一是确实欣赏那绸缎的巧思与那女子的胆识; 二是借此敲打一下日益不堪的贾府等勋贵, 让他们知道, 天家目光如炬, 休要太过分; 三是……或许, 在天下女子皆困于闺阁的当下, 树立一个“自食其力、才德兼备”的孤女典范, 于教化民心、彰显盛世气象, 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至于那林黛玉未来如何, 是成龙成虫, 便看她自己的造化了。 天恩浩荡,却也如履薄冰。 这份突如其来的“圣眷”,是福是祸,犹未可知。
戴权躬身退出大殿, 殿内的歌舞喧嚣再次将他淹没。 而皇帝那句轻飘飘的口谕,却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即将在不久的未来, 于京城特定的圈子里, 激起怎样的波澜, 此刻尚无人能预料。 唯有九重宫阙之上的那双眼睛, 洞若观火, 静观其变。
喜欢潇湘自立传请大家收藏:(m.xinbayixs.com)潇湘自立传新八一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