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测者”离去后,山谷中凝重的气氛几乎让人窒息。三天时间,证明“独特进化潜力”或“不可替代性”,这听起来更像是一个缓期执行的通知。
“独特进化潜力?这他妈怎么证明?难道要咱们三天内集体飞升不成?”胖子烦躁地抓着头,脸上满是焦灼。
解雨臣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快速分析:“‘观测者’的逻辑基于某种冰冷的宇宙法则。‘潜力’可能指的是我们文明未来的发展方向,或者某种他们未曾见过的可能性。‘不可替代性’……或许是指我们拥有某种他们无法复制或模拟的特质。”
张起灵沉默地看着我,又看了看手中的那枚黯淡信标,突然开口:“心灯。”
我一怔,瞬间明白了他的意思。那盏源自母亲一族、在我灵魂深处燃烧的心灯,是“观测者”评估中提到的“未知高位格意识残留”,也是我能够成为壁垒核心的关键。它似乎……并不在“引路者”预设的体系之内。
“还有……情感。”我补充道,回想起刚才那冰冷信息流对“情感数据”的评价——“强烈,但非理性,不具备参考价值”。虽然被否定,但这恰恰可能是我们与这些高等存在最大的不同。
“观测者”追求的是绝对的理性、秩序和可控。而我们人类文明,乃至地球上许多生命形态,其最内核的驱动力,往往是“非理性”的情感——爱、恨、希望、恐惧、守护的意志、对未知的好奇……正是这些“非理性”的情感,驱动着我们创造艺术,探索科学,在灾难面前团结一致,甚至……像我一样,愿意为了渺茫的希望燃烧自己。
这难道不是一种独特的“进化潜力”吗?一种基于复杂情感和社会联结的、充满不确定性和创造力的进化道路?
还有心灯,这种与“存在”本源相关的、似乎超越了“引路者”科技树的力量,是否具备“不可替代性”?
思路逐渐清晰,但如何将这些抽象的概念,在三天内“证明”给“观测者”看?
“我们需要一个……展示。”解雨臣目光锐利,“一个能集中体现我们文明精华,尤其是那种‘非理性’的创造力、情感力量和独特性的展示。不能是简单的资料堆砌,必须是一种……能触动规则层面的‘呈现’。”
触动规则层面的呈现?这听起来更加玄乎了。
“就像……‘希望壁垒’的构筑过程?”我若有所思。当初构筑壁垒,就是汇聚了无数人的信念、知识和力量,最终引发了规则层面的奇迹。
“类似,但规模和目标不同。”庚号接话道,他眼中闪烁着光芒,“我们不能仅仅展示对抗灾难的防御性。我们要展示的是……我们文明内在的、蓬勃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一个大胆的构想,开始在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中逐渐成型。
我们要在“希望壁垒”附近,借助壁垒的能量场和归墟之眼特殊的规则环境,构建一个临时的、“活着”的文明缩影!这个缩影,要包含人类文明在艺术、哲学、科技(尤其是基于我们自身理解而非完全照搬‘引路者’的科技)、社会结构乃至精神信仰等各个方面的成就和可能性!并且,要突出其中由“情感”和“集体意志”驱动所产生的、那些无法被纯粹理性逻辑推导出的“闪光点”!
这无疑是一个极其疯狂的计划!三天时间,构建一个文明的缩影?这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
但我们没有退路。
守夜人、聆涛阁、西王母国乃至解家所有的资源都被瞬间调动起来。无数的典籍、艺术品(从古老的壁画到现代的数字艺术)、科学理论模型(尤其是那些充满想象力和颠覆性的假说)、哲学思想、甚至采集自世界各地的、代表不同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声音”与“景象”,被以最快的速度汇集、整理、编码。
张起灵、离长老、澜长老等顶尖强者,负责在归墟之眼外围,利用壁垒溢散的能量和自身力量,构筑一个巨大的、能够承载和演化这些信息的临时“灵境”。
而我,作为与壁垒和心灯联系最深的人,将成为这个“文明缩影”与“观测者”规则之间的“接口”和“引信”。我需要在那短暂的“展示”时刻,将这一切,连同我自身那微弱却坚韧的心灯光芒,以及所有参与者炽热的情感与意志,一同“点燃”,去尝试触动那冰冷的星空法则。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所有人都在不眠不休地奋战。胖子负责协调物资和人员的调度,吼得嗓子沙哑。解雨臣的眼中有满了血丝,但敲击键盘和处理信息的速度却从未减慢。张起灵等人所在的归墟之眼方向,不时传来强大的能量波动,显示着“灵境”构筑的艰难。
我则静静地调整着状态,感受着灵魂深处那点心灯余烬,回忆着这一路走来所经历的所有的温暖、悲伤、勇气与希望。这些情感,曾是我的弱点,如今,却可能成为我们文明最强大的武器。
第三天,黄昏。
当最后一缕阳光消失在海平面以下,归墟之眼方向,一个巨大而朦胧的、散发着柔和七彩光晕的球形“灵境”,已然成型,悬浮在希望壁垒的不远处,如同一个梦幻的泡沫。
我们所有人,都站在了这泡沫之前。
决定命运的时刻,到了。
喜欢盗墓笔记:青铜门后的终极请大家收藏:(m.xinbayixs.com)盗墓笔记:青铜门后的终极新八一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