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之后,万年县衙门前人头攒动。
一面巨大的告示牌被衙役竖起,上面以工整的楷书写明了“鬼市毒殍案”之始末。
文书历数妖道吴友仁(道号“云鹤真人”)如何假借炼丹之名,行制毒害命之实,以邪术惑众,戕害周槐、李道士等数条人命,罪证确凿,依《唐律》判处斩刑,即日押赴市曹执行。
其党羽等一干人等,依律分别判处流放、徒刑。
告示末尾,亦表彰了狄仁杰阁老明察秋毫、洞悉幽微,方使妖邪伏法,还神都清明。
消息如长了翅膀般传遍洛阳。百姓们聚在告示前,议论纷纷,既有对妖道恶行的痛斥,更有对狄阁老神断的赞叹。
“真是丧尽天良!竟用毒药冒充仙丹!”
“多亏了狄青天!不然还不知要害死多少人!”
“听说那妖道死状凄惨,真是报应!”
市曹之行刑,引得万人空巷。
吴友仁面如死灰,瘫软如泥,在百姓的唾骂声中被刽子手结果了性命。
一场笼罩在神都上空的毒雾,似乎随着这颗人头的落地而烟消云散。
万年县令崔明珏站在衙门口,望着散去的人群,长长舒了一口气,脸上终于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
此案虽几经波折,甚至牵扯出令人不安的“幽冥”二字,但终归是在他任上圆满告结,凶犯伏诛,民心安定,更是得了狄阁老的亲自指点,于他的仕途而言,无疑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整理了一下衣冠,准备回去好好写一份结案陈词,上报刑部及大理寺。
然而,在狄仁杰下榻的驿馆书房内,气氛却与外面的“圆满”截然不同。
门窗紧闭,隔绝了街市的喧嚣。
狄仁杰负手立于窗前,望着窗外看似平静的洛阳城,眉头却并未舒展。
孙敬之正在整理案头关于此案的所有卷宗副本,准备归档封存。
张承翊则侍立一旁,身姿依旧挺拔,但目光不时看向狄仁杰的背影,似乎能感受到那份并未随着结案而消散的凝重。
“恩师,”孙敬之将最后一份文书放入匣中,轻声道,“案卷已整理完毕。崔县令那边,结案文书想必也已拟好…此案,总算是了结了。”
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完成重任后的轻松,却也有一丝难以言喻的疑虑。
狄仁杰缓缓转过身,目光扫过那装着卷宗的木匣,最终落在书案一角——那里放着一个不起眼的楠木小盒,里面盛放的,正是那块无人识得的玄铁幽冥令。
“了结?”狄仁杰轻轻摇头,声音低沉,“敬之,你当真认为,此事已然了结了吗?”
孙敬之一怔,迟疑道:“学生…学生只是觉得,那‘幽冥司’之说,虚无缥缈,仅凭吴友仁一面之词和一块令牌…或许,或许只是那妖道虚张声势,或是某个早已消散的邪教遗物?”
“虚张声势?遗物?”狄仁杰走到书案前,打开木盒,再次拿起那块冰冷的令牌,“若真是虚张声势,何须如此精湛的工艺、这般罕见的材质?若真是遗物,吴友仁又从何得来?那笔庞大的启动资金,又从何而来?”
他将令牌放在掌心,那沉甸甸的分量和刺骨的寒意,仿佛在无声地反驳着“了结”二字。
“吴友仁伏诛,其党羽下狱,清虚观捣毁,这固然是斩断了他们伸出的一只触手。”狄仁杰目光深邃,仿佛能穿透眼前的墙壁,“但你们想想,自始至终,我们可曾真正触及那背后的‘幽冥司’分毫?可曾抓到他们的一个核心成员?可曾知晓他们的目的、他们的巢穴、他们的首领?”
一连串的问题,让孙敬之哑口无言,也让张承翊的眼神变得更加锐利。
“我们没有!”
狄仁杰自问自答,语气沉重,“我们只是打掉了一个被他们利用、随时可以抛弃的卒子。他们损失了什么?无非是一个炼丹的场所和一个小卒。但他们成功地用吴友仁的命和我们的结案,掩盖了自身的存在,甚至可能…正在暗处嘲笑着我们的‘明察秋毫’。”
书房内一片寂静,方才那一丝轻松感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深沉的压抑。
狄仁杰的分析,像是一盆冷水,浇醒了可能存在的麻痹思想。
“那…我们该如何是好?”孙敬之忧心忡忡地问。
狄仁杰将令牌小心地放回盒中,盖好,神色无比严肃地看着张承翊和孙敬之:“今日之言,出我之口,入你二人之耳,绝不可对外泄露半分。尤其是这块令牌的存在及其可能代表的意义,必须严守秘密,即便对崔县令,亦不可再提。”
“学生明白!”
“末将遵命!”两人齐声应道,神色凛然。
“此物,”狄仁杰手指轻点木盒,“或许是我们目前所能掌握的,唯一能揭开那‘幽冥司’黑幕的钥匙。在查明其来历、摸清其底细之前,绝不能打草惊蛇。”
他顿了顿,目光转向张承翊,语气缓和了些:“此外,还有一事,亦需着手办理。”
张承翊立刻抱拳:“请狄公吩咐!”
“并非公事,而是你的私事。”狄仁杰看着他,“你蒙冤受屈,身负叛国污名,此事岂能长久?如今‘鬼市毒殍案’已了,老夫稍得闲暇,正好可借此机会,详查你边军旧案。”
张承翊浑身猛地一震,眼中瞬间爆发出难以置信的光彩,随即又涌上巨大的激动与感激。
他没想到,狄公在面临如此巨大隐秘阴谋之时,竟还将他的冤屈放在心上!
“狄公!末将…末将…”他喉头哽咽,一时竟不知该说什么好,唯有深深一揖到地。
“不必如此。”狄仁杰抬手虚扶,“你忠勇可靠,这些时日助我良多,老夫自当为你主持公道。况且,边军军械流失,将官遭陷害,此事本身亦关乎国本,或许…与这‘幽冥司’之案,未必没有一丝潜在的关联。”
狄仁杰的思维总是能由点及面,将看似不相关的事情联系起来。
“你且将当年事发经过,涉事人员、时间地点、所有细节,尽可能详细地写成文书交于我。”狄仁杰吩咐道,“我会以私人途径,调阅安北都护府相关卷宗,并设法寻访可能知情的旧案人员。此事需秘密进行,以免惊动当年构陷于你之人。”
“是!末将这就去写!多谢狄公再造之恩!”张承翊声音铿锵,眼中闪烁着希望的火光。沉冤得雪的机会,他期盼了太久太久!
张承翊领命而去,脚步都轻快了几分。
书房内只剩下狄仁杰与孙敬之。
孙敬之看着老师,由衷敬佩道:“恩师明察秋毫,更兼体恤下属,学生敬佩。”
狄仁杰微微叹息:“蒙冤之人,心如油煎。我等既掌律法刑名,岂能只顾大案,不顾小民之冤屈?何况承翊乃忠良之后,勇武之才,岂容宵小陷害埋没。”
他走到书案后坐下,再次打开那木盒,凝视着其中的幽冥令。
“鬼市毒殍案,明面上已然了结。洛阳百姓可安枕,朝廷亦可暂时无忧。”狄仁杰缓缓道,“但在你我心中,此案远未结束。它甚至…可能只是一个更庞大、更黑暗阴谋的开端。”
他抬起眼,目光仿佛穿透了未来:“风暴,或许正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积聚。而这块令牌,就是指引我们驶向风暴中心的罗盘。”
孙敬之顺着老师的目光,看向那块冰冷的令牌,只觉得一股沉重的责任感和隐隐的不安同时压在心头。
结案,并非终点,而是另一段更加凶险、更加深邃的航程的起点。
狄仁杰轻轻合上木盒,发出“咔哒”一声轻响,仿佛为这“案终”之局,画上了一个充满悬念的省略号。
窗外,夕阳的余晖洒入书房,温暖而宁静。
但书房内的两人都知道,这宁静之下,深水微澜已起,更大的暗流,正在汹涌而动。
(第17章 收)
喜欢大唐狄仁杰之裂国请大家收藏:(m.xinbayixs.com)大唐狄仁杰之裂国新八一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