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月儿子要参加雅思考试了,第一次。
老妈一直听到儿子房间里传来英语的声音,但更多的球赛的声音,和儿子发出的对球赛的评论声。
直到上次姨妈问起老妈说,孩子在努力学英语?
老妈脱口而出的是,不知道,反正不知道是在学习英语,还是在看球赛。
从老妈的直接反应可以看出,老妈对于儿子学习英语的方式方法,或者是强度是有不满意的。
老妈想要直面这个部分,就是老妈除了听到一些英语的声音之外,没有听到其他的,甚至都没有听到儿子张口说英语,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学好英语吗?至少还有口语,也是占四分之一的比例呢!还有就是基本都是球赛不离手的,如此不专心地学习,学习效率能高吗?
是的,老妈过去也学过英语,甚至在儿子小学一年级时自己去考了雅思,也是拿到了6.5的不错的成绩呢。但是儿子完全也不要老妈的经验,所以老妈也帮不上忙。虽然说老的学习方法不一定适合现在的年轻人,但是有一些传统的学习方法还是高效的呢!只是儿子不接受,那也是没有办法的。
也许就是需要给予孩子时间和空间去尝试,让他自己去摔跤,去总结,然后调整学习方式再来学,再去考,再总结……
前两天,儿子要包一个礼物,突然找到老妈帮忙。
老妈一边帮忙,一边和儿子聊天。
儿子突然说,我这次雅思考试真的就是试一试啊?
老妈答,是啊,是试一下的。
老妈心想,现在离考试只剩两周了,现在还能怎么办呢,反正就这样了。
儿子继续说,我肯定考得很糟糕,可能只有1分,我自己试过了,成绩很不好。
老妈说,没事啊,反正就是熟悉一下这个考试的节奏,以后还要再来的。
老妈想,看来儿子自己试过了,或者做过模拟题什么的了,那也不错呢!
儿子还说,我这次报名的时间太赶了,也许晚一点更好,不过反正先试一试。
老妈没说什么,心想,是啊,当时儿子报名这个日期的时候,老妈就想,这么短时间,能行么,但是老妈没有发出声音,让他自己定吧,自己的学习自己做主吧!
好吧,这次的雅思考试就是试一试,看看儿子最后成绩出来是多少。老妈觉得不会像儿子想的那么糟糕,希望分数在高一点,比如2或者3,这样能够鼓励儿子能够更加有学习的动力。
--------------------------------------------------------------------------------------------
昨天开始,儿子主动去图书馆学习了。
今天了解了下,自己骑自行车过去,也要三四十分钟呢。
儿子今天告诉老妈说,家里根本没有学习的氛围,在家里就是想睡觉。
儿子还说,图书馆就是学习的地方,有学习的氛围,大家都在学习。
老妈建议到,能去学校学吗?儿子反问,能去吗?老妈说,不知道,建议他申请下。
不管怎么说,自己决定去图书馆学习,愿意骑车来回一小时在路上,也是不错的。自己能感受到图书馆的学习氛围,也是不错的。
儿子背着书包走了,临走还让老妈掂了掂他的书包,果然不轻。
好吧,自己去体验,自己决定学习的地点,挺好!因为,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不是吗?
--------------------------------------------------------------------------------------------
连着几天,儿子都去了图书馆,说了好多次“图书馆学习氛围好”。
老妈也只能称是。
而后儿子又想出了一个法子,说去完图书馆,就直接去健身房,去锻炼体能,因为儿子报名了十一月份的飞盘比赛。
他早就去研究过健身卡,说几百块钱,如果每天去,就很划算。
和锻炼相关的还有,节后开始和同校师弟早上跑步去,也是为了增强自己的体能。
好呀,老妈就支持呗。
和老妈有关的就是,要七点钟做好早饭。
可以,没问题,支持儿子的一切安排!
儿子报名飞盘比赛的时候和老妈说,我已经好久没有参加大比赛了。
看来手痒痒了,想要参加大比赛了,依然支持!加油!
--------------------------------------------------------------------------------------------
最近关于儿子的英语学习,有些波动。
儿子周五在图书馆学习,突然发了一连串消息——
“你做晚饭了吗”
“我有点想在外面吃了”
“学英语学崩溃了”
“不想考试了,都想往后改时间了”
“现在考,根本考不明白”
老妈回答——
“没做,你在外面吃吧!”通常老妈都会尽量满足他想要吃的需求,因为要吃而吃不着是他的软肋。
针对他的要崩溃之说,给了三个微信拥抱抱。
想了想,十分钟后给儿子发了下面的内容:
“能不能把这次考试的目标再想清晰。
一,了解考试各部分状况;
二,了解自己目前听说读写的水平;
三,以本次考试结果为起点,进行下次备考方案的细化,包括怎么去复习,包括每天花多少时间,包括哪些内容自己练,哪些内容要上什么课程。
我以为,这次考试根本不为有多少成绩,更不用担心能考几分,主要是为了了解自己的能力,以及更好的备考而已。
我是向上面这样想的,主要看你自己。”
随后三个微信的抱抱。
儿子很快回复了一个“行”。
又过了两天,周日,儿子突然到老妈这里,继续这个话题。
儿子——我都想要换时间了,我实在考不出来。
老妈——就看你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是了解自己的状况,可以考考看啊。
儿子——就是会浪费四百五十块钱。
老妈——哦,换时间会需要钱。
儿子——我想反正模拟,我也是可以通过别的去模拟的。
老妈没说话,想着确实是这样,早就想着让儿子模拟一下,但一直都没有,那就真刀真枪地去尝试一下呗。
儿子——我都说不出来。
老妈——那就是去体验嘛,如果考官问你一句,你在没有想好的情况下怎么说。以后生活中,工作中有很多时候都是在自己没有完全准备好的状况下,也都要面对的。
儿子——那下一次我准备什么时候再考?
老妈——那就看你这次考的结果,根据你掌握的情况,再制定复习的计划,再决定什么时候再考。
儿子——好吧。
老妈——你现在对今后如何备考下一次,有没有想法?
儿子——有些想法。
后来就聊得差不多了,儿子还是愿意去尝试。
虽然用两千多元钱去尝试挺贵的,但是还是意义不一样,因为加入没有真正的体验,终究是不会有切实的感受的,如果花出去的钱是值得的,那也没问题。
老妈想说的就是“体验!体验!体验!”
雅思考试,原本就是个体验,虽然是儿子去国外大学的敲门砖,但是老妈看重的,主要是体验。
可以体验的超级多:
一个标准化的考试,是如何进行的?现场如何?由哪些部分组成?如何参加?
怎么去准备一个标准化考试?通过自学,怎么去制定一个计划,怎么去调整,怎么去执行?中间会碰到怎样的困难?如何处理的?我采用了怎样的处理方法,最后结果如何?
我在没有准备好的前提下,如何面对这场考试?我在都快要崩溃的时候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我是怎样面对的?
在没有准备好前提下,我很害怕去考试,我害怕的是什么?是最后的那个结果吗?如果我想清楚我考试的目的,是不是就可以放下这个部分?
甚至,我敢不敢进入到考场?我是如何进去的?我心里害怕吗?我是怎么说服自己的?我最终如何踏进考场的门?在考试的过程中我有怎样的心路历程?
我怎么根据考试结果,去进行下次的备考计划?
…………
所以,这是老妈竭力鼓励儿子去参加考试的原因,其实就两个字,“体验”!
这么想起来,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样,碰到了每件事情都是经历,都是体验,来到人世间一趟不就是为了这场经历吗?
不过,老妈转念一想,其实改时间也是另一种经历。
所以,任何事情,如何选择都是会经历那种选择后面的后果的。
只是,这一次,趁着老妈还在,给儿子鼓励,让他去闯一闯。
如果是将来,他自己,也许他就改时间了,那么他就缺少了一种即使没有准备好,也去尝试的勇敢的经历。
反正那十分钟的思考并没有掺入其他很多的成分,更多的是靠直觉,就把直觉出来的东西直接给到儿子了。
老妈能做的是及其有限的,也就是随顺一下直觉吧!
至于怎样的结果,只能随顺天意,老妈都接受呢!
--------------------------------------------------------------------------------------------
儿子还想参加一场飞盘比赛,又来征求老妈的意见。
老妈说,只要你觉得可以,你就去呗。我没有什么意见。
老妈一直是这个意见,也总是这样表达,其实老妈以为儿子自己决定就好,而且儿子很多事情都会自己决定的,根本不来问老妈。
只是老妈觉得奇怪,为何只要是涉及飞盘比赛,他都要来问一下老妈,并且总是会告诉老妈多少钱。
但其实不管多少钱,老妈总是同意。因为老妈知道,儿子来说的,必然是他想去的。既然是他想去的,那么还是多支持吧!他的爱好,还是多支持!
正是这个爱好,可以让已经毕业的他能常去学校和学弟学妹们一起运动,他还能和他们一起参加比赛,多宝贵的经历呀,支持!
--------------------------------------------------------------------------------------------
昨天老妈有朋友来,老妈去接朋友,事先和儿子说了。这个朋友儿子也认识,是曾经教过他的老师。
老妈和朋友在外面聊天,因为怕吵着儿子,所以就在外面聊天,聊完回家,因此有些晚。
回来后,老妈和朋友都很注意声音小一些,但是要洗澡,还是会有很多动静。
老妈以为儿子第二天一早就去跑步,所以以为第二天就不会吵到他。
谁知道儿子第二天不跑步,结果第二天早上6点40分,朋友的手机叮铃叮铃地响了起来。
因为朋友的老妈从另一个地方要飞到朋友家,所以必须和老妈要交代一些事情,并且她的老妈一到出门还有点儿紧张,所以电话是免不了的。
尽管朋友已经压低声音了,但是就我们家的隔音效果来说,仍然会有比较大的声音。后来朋友都自动跑到厕所里去打电话,就是想能声音小一点。
老妈当时就想,恐怕要影响儿子睡觉了,但是没有办法,需要发生的终归还是会发生的。
第二天等朋友走了之后,老妈问儿子情况。
儿子说,一点点声音都会影响我的,所以昨天晚上没有睡好,今天很迷糊,连去吃肠粉的力气都没有,后来只好点了外卖。
并且儿子还说,早上的电话也影响到他了。
与往常不同的是,这次儿子都是笑眯眯地说的,说吵到他了。
老妈立刻同情地说,儿子,抱歉哈,吵到你了,然后和他解释说电话是怎么回事,后来聊了聊也就结束了。
这次让老妈很诧异,因为儿子是最讨厌别人吵到他睡觉的。
在过去的四年中,儿子就因为老妈吵到他,曾经不依不饶,大吵大闹,因为他被吵醒不舒服,于是非要让老妈也觉得不舒服,他才善罢甘休。
这一次,是怎么了?是儿子成长了,是老妈成长了,还是儿子理解这是不可避免的了,还是儿子对被吵醒有了更多的忍耐力了?可能都有吧。
老妈看到儿子的成长,还是挺高兴的!
--------------------------------------------------------------------------------------------
今天儿子又聊到出国留学的事情,他说他想申请晚一点出国,因为他要做一些事情。
老妈问,那你有什么计划呢,说来听听。
他说,等到雅思考出来以后,有了老爸奖励他的一万元钱,他要去学车,要试着做自媒体,要拍视频,要买个新手机,还要买个新的拍摄设备,大疆什么的……
老妈问,是无人机吗?
儿子说,他也考虑。
儿子还说,他还想去某些城市自己生存看看,他打算买个机票盲盒,开到哪里就去哪里,然后尝试着打打工,赚赚钱,想要尝试多种职业。如果最后赚到钱就奖励自己去一个想去的地方,比如xZ。
老妈说,嗯,听起来还是挺靠谱的。
儿子说,不过等考出来雅思以后再做,可以用一年的时间去做,所以就会下下个一月份再走。
老妈说,完全可以。
好吧,听起来儿子的计划还是挺丰富的,还挺能想的嘛。不错不错,想做就按照自己想法去做吧,老妈支持!
--------------------------------------------------------------------------------------------
哈哈,一切都在变化之中。
刚说过想要最晚的时间去国外留学,又有新想法出来了。
儿子对老妈说,可能最早明年一月份就走呢!
老妈说,哦,是吗?咋又愿意早点走了?
儿子说,也许觉得不需要再待一年,可以早点出去学习。
老妈说,也可以啊,主要看你的状态和想法。反正不需要着急,你想,你将来工作的时间长着呢!不急在这一年。
儿子说,不过如果我挺愿意早点出去呢?
老妈说,如果你想出去完全没问题啊,你想早点去学,就可以早点去。
想起之前老妈和老爸沟通的,老爸说如果明年一月份就出去,可能老爸这里经济跟不上,而老妈商量说,儿子倾向于后面的时间出去,所以不急着和儿子说,等看儿子的决定以及老爸的经济情况再定。
而现在儿子又说,很可能第一个时间就出去,老妈很想支持到儿子。
老妈想,无非就是第一年预科的40万需要筹备出来,因为后面三年的本科学费,老爸说时间上比较充裕,问题不大。
所以第一年的学费就是个门槛,老爸那里筹个二三十万是没有问题的,就是剩下的十五万左右,让老妈想点办法,比如向外婆借一点,怎么也想支持儿子去读,既然他那么想要去读的话。
当然,如果确实没有钱,那也就直接和儿子说了,但目前看还是可以支持他的。原本老妈想着,就是把自己的闲置房子卖掉支持他都可以,因为房子也没人在住,现在是租出去的。但是考虑到外公外婆的想法,房子还是不动的好,免得他们心里不舒服。
这里,想起上次和外公的视频通话,当外公知道孩子留学要那么多钱的时候,也表示说不行就在国内上个某个大学就好了,还拿老妈的外甥女做例子。因为她是国外大学毕业,但碰到疫情,结果回国之后也还就是一般的工作情况,从中体现出外公他们的不满意。
但是,老妈觉得其实没有什么可比性,不同的人,不同的情况,不同的社会状况,所以,如果儿子想要去读,老妈支持。
--------------------------------------------------------------------------------------------
再说回考试的体验。
今天就去考口语了。
前天晚上,老妈在外面,儿子打电话让老妈带点好吃的回去,说他学英语都烦了。他最近爱和豆包聊天,本来是从练口语开始的。
老妈是这两天才真正听到儿子说英语的,谁知道他平时说不说,反正老妈没有听到。
再说回前天晚上,本来想打包的食物没有了,老妈说换一个,儿子说不要,老妈又提供了几个选项,还是不要,后来儿子说,算了算了,你回来吧。
儿子说他其实不饿,就是练得有些烦,想吃东西而已。
回到家,儿子吃了老妈买的椰蓉面包,还吃了点别的,吃完后表示都不好吃。
好吧,老妈很理解,后天就要考试了,他有压力,自己不太会,没有准备好,所以对自己也不满意,所以就哪儿哪儿都不满意呗。
儿子过去对于要考试啦,要比赛啦,总是会有很多压力,一旦有压力,他的状态就会不好,所以老妈很能理解,当时老妈就想着尽量陪着他,协助他度过这几天,这几天本身就是体验。
就在这天,儿子也表示,都不想要去考试了,想要换时间了。
昨天,说起考口语,和儿子还聊了聊,儿子表示要背万能公式,还用例子和老妈说明。
但是他说,他还没有背出来,也很烦。“很烦”是他这次的考试压力下说得最多的词语。
老妈只能表示理解,其他什么都说不了。那怎么减轻压力呢?老妈问。
儿子说,想要压力小点,就是今天要把万能公式背出来,但是现在不想背,就想吃点好吃的。
老妈说,好吧,那就叫外卖吧!
儿子又说,其实自己想吃的要四五十块钱,他觉得很贵,不舍得。
老妈说,你这次就点个自己想吃的,老妈给你50元。
儿子后来还是只点了十五元的,他说贵的留在过两天再点。过两天是考听读写的笔试部分。
好吧,老妈依然支持!
今天上午,儿子说,我的万能公式还没有背出来,但我不想背了。
老妈说,那就不背吧,反正下午就考了,轻松一点。
儿子说,我到时候就随便说说,反正能说点啥就是啥。
老妈说,没问题,就这样吧。
最后也不知道儿子背没背,老妈觉得确实是这样,临考试,就靠考试的两天能帮助多少呢,还是减轻点压力吧。
今天下午,出门考试前,老妈拿了两块巧克力,给临出门的儿子,说了句“轻松上阵”。
儿子说,反正这次是考着试试看的,没有什么压力,再说就五分钟。
老妈还告诉儿子说,就不要想其他的了。
然后,吃了块巧克力,儿子就出门了。
是啊,考试的时间确实挺短,就五分钟,可是还是准备了许久时间,不是吗?
儿子,反正你这次经历了这个备考,临考,去考试的过程,就是胜利了,加油!
老妈高兴着,陪着你经历!
--------------------------------------------------------------------------------------------
口语考试考完,儿子就去打飞盘去了,当晚很晚才会回来。
第二天早饭,老妈问了一句:“昨天怎么样啊?”
儿子面无表情地回答:“不怎么样!”
老妈就不再问了,看来他的感觉不好,虽说就是五分钟,也是很好的经历呢。
后来老妈想,也许老妈可以说点什么安慰他,但是当时就是不知道说什么,那就不说吧,说得不合适还不如不说。
反正就是一场经历!
--------------------------------------------------------------------------------------------
今天是笔试时间,要求早上七点半到学校。
昨天儿子说,考虑下是否要住到学校边上。
后来老妈给建议说,到时候打个车也行,主要是担心住不好,因为儿子对外面的住宿有要求。
结果,儿子打了顺风车,就准备今天打车,并且和老妈说好,今天五点半吃午饭。
晚上,儿子的电话打了很久,老妈估计又是哪个好友(可能是女生)。
老妈没有着急,只是觉得如果可以早一点睡觉会更好,因为儿子也说晚上需要早点睡。
后来,电话终于挂了,儿子也是过了许久才睡,因为平时的节奏就是这样,这天还早睡了呢,但至于睡没睡着就不知道了。
今天上午,老妈依约把榴莲披萨热好,把味增汤做好。
五点半,老妈轻敲儿子的房门,“儿子,早饭好了”。(已经一年多没有叫儿子起床了。)
显然儿子没有睡醒,“@#¥%……(没有听清),我不去了。”
老妈说,“好的”,于是就把走廊的灯关上了。(既是走廊过道,又是餐厅,吃饭是在外面走廊的桌子上。)
老妈完全没有想太多,如果儿子决定不去就不去吧,虽然要浪费两千多。
老妈就做好自己的事情,收拾好了,准备站桩,设定好时间,关上灯,刚准备站桩。
儿子出来了,嘟嘟囔囔说,“这个时间选得……”意思是真不好。
老妈同理到,“早上起不来呢,就是呢!”
儿子喝了一口味增汤,“不好喝”,把味增汤的碗推到了一边。
老妈说,“不好喝,就不喝吧!还要补点什么呢?”
儿子说,“还能补点啥?”
老妈说,“烤肠!”
儿子要了一根烤肠,老妈赶紧从冰箱里拿出来,切了花刀,开始烤了起来。
无奈儿子吃饭超级快,还没烤好,他就吃完了。
老妈试探性地问儿子,“你还能等吗?不能,我就拿出来。如果能等,再烤两分钟。”
儿子说,“等吧”。
后来定的顺风车的师傅打电话来了。
儿子一会儿出来了,说,“要走了,来不及了,吃不了了。”
老妈说,“那我拿出来。”
然后,老妈从空气炸锅中拿出来,很显然,时间还不够,没有烤焦。老妈用空气炸锅纸包着,想着儿子可以直接透过纸拿着。
儿子出来,看了眼:“还没烤好嘛?”
老妈说,“是啊,火候还没到。”
儿子说,“那就不吃了!”
老妈说,“好吧”,于是去放好了。
最后,老妈还是拿了两块黑巧克力放在桌上,就和儿子参加口试那天一样。
巧克力甜蜜蜜的,可以给儿子一些甜头。
儿子不是很轻松,而是有点儿紧张地背着书包,快速经过走廊,随手拿起两颗巧克力,“走了”。
老妈回应,“好的”,看到他有点儿着急的样子,就不说其他的了。
儿子出门时,随手把门一带,老妈把门接上,然后轻轻地关上了门。
好吧,儿子终于还是出门了,终于去参加考试了,老妈想最后不至于不进去吧,即使不进考场,老妈也接受,这也是一种体验!
昨晚,儿子还说,明天考完,他要去玩一玩。
老妈说,好呀,因为第二天又要开始下一轮复习,去玩吧!
老妈没有说别的,让儿子自己定吧,经过了这一轮的雅思备考和考试,他已然有了更多的体验,就当为此的一次庆祝吧!
结果?结果有那么重要吗?
没有那么重要,因为体验更加重要。
也重要,为下一步打好基础,就看儿子自己的吧!
老妈依然做好老妈自己的,继续给予儿子支持和配合!
--------------------------------------------------------------------------------------------
以为儿子会玩到很晚回来,结果下午五点多儿子就回来了。
回来时,老妈看到儿子的表情还可以,有点点笑模样。
老妈问,“回来了?”
儿子说,“回来了。我要去休息一下了,累死了。”
老妈说,“休息吧!”
很显然,儿子不想老妈问他类似于“考得怎样”的问题,那就不问呗,一直不问,除非儿子想说,这也是给他空间和自由吧!
但可以问下,晚上他是像上次他说的,要点自己想吃的四十多元的外卖,还是老妈做饭。
结果他回复说,让老妈做!
好吧,老妈猜儿子舍不得,想要留到自己考过了再吃!
都没有问题,都可以!一切都oK!
--------------------------------------------------------------------------------------------
考试后第一天,儿子说自己今天没有什么任务,就是把英语的计划定一定。
当天,老妈看到有些雅思学习的网课也发给儿子了。
后来,老妈给儿子建议说,你看看这些网课,费用不高,另外有老师带,也许能帮得上你。
其实,经过这一个半月儿子的备考雅思的体验之后,老妈觉得,可以去尝试一些课程。原来儿子不愿意上,是因为课程太贵,一节课一小时,四五百,最少也要三百,当然这些都是一对一的课程。因为儿子本身不是传统学校出来的孩子,他有他的独特性,我们的准备时间又不长,所以比较小的班级会更能给儿子支持。
而现在老妈看到一些八人十人的小班,又是网上课程,想着儿子可以跟着老师系统化地去学一学,也能体验一种不同的学习方式。关键课程也不贵,宣称一小时不到一百。而且还可以试课,看看情况怎么样。
老妈还给儿子建议说,有的课程号称一个月能从雅思小白到6.5,如果有这样的,你也可以试一试啊,就是这一个月专注在雅思的备考上,可能你就没法想正常那样看球玩耍了,但是专心地学习效率更高,考出来之后反而有更多的时间去玩耍。儿子说考虑一下。
到了晚上,儿子突然说让老妈帮忙约一下试课。
老妈说,儿子,自己约吧,因为用你的手机约会以后听课方便点。儿子同意了。
老妈的想法,就是鼓励儿子有各种丰富的体验,既可以自己去摸索,也可以上个课程感受一下。对于儿子自己摸索的勇气,老妈始终是很欣赏的。这叫“自学”。然而有时,也得去看看别人是怎么来学习的,这叫“向他人学”。我们一生中的学习,无外乎这两种方式。
说个小插曲,当说要上网上课程时,儿子问,那考过以后的一万块就没有了?
老妈肯定地说有。
好吧,这个节骨眼上,孰轻孰重,看来那一万块给到儿子的动力还不小呢?
无所谓啦,反正老妈知道什么更加重要,不在乎这些钱呢!如果老爸那边打磕巴的话,老妈给。
那一万块是个啥?就是个工具,就是个妙用的工具而已,想清楚想明白了,也就是这么回事,能把工具用好了,也是智慧,不是吗?
--------------------------------------------------------------------------------------------
随后,儿子真的去网络上好好地研究了一把,研究时他问老妈预算是多少,他问五千可以吗?老妈说可以呀,其实再多一点也可以。
稍晚一些,儿子和老妈沟通了他研究的结果。
他说很多都是广告,包括老妈给他的一些链接。于是,他还是去寻找了一下别人真正去参加的某些课程,然后与他们聊了聊,于是找了一些课程,他说一个是外国老师,他说看起来不错,准备试一试,不过可能费用很高,但还是先免费试下课。
他还说有另外一个学哥学姐推荐的,说四千多能协助达到雅思6.0,如果达不到就可以重读,只是试课需要99元,如果后面报了课程,99元就可以充到课程费里。
老妈建议他去尝试一下,毕竟好几千的课程需要自己试一下是否满意再决定是否要上,这样的试课费也是值得的。
儿子还说,这个外教老师不会说中文,如果听不懂咋办呢。老妈也不知道,也没有说什么。
当晚8点,儿子试了外教老师的课。刚试完,儿子就忙不迭地和老妈分享。
“这个老师太Nice了,很有耐心,而且课程费是一小时150元,好便宜啊,我还以为很贵呢。”
老妈夸儿子说,我看你和老师沟通还没什么问题呢,你现在可以呀,完全能懂老师讲的意思。
儿子说,这也没啥,基本上能懂。然后他说了下老师跟他说了怎么来协助他的口语,步骤是怎样的。
可以啊,臭小子,还能听懂,完全不像他平时表达的那么糟糕,他总说他的英语很烂。
儿子很兴奋,在老妈房间里走来走去,尽管不小心会踢到垃圾桶,绝对不会像往常一样去表达愤怒,因为那个时候他会觉得是垃圾桶挡了他的道儿。
兴奋的原因,可能是首先觉得课程比他想象的便宜很多;并且这个老师是他想要的,他说他看得出来这个老师蛮专业,因为她拿出了最近这两个月雅思的口语题库;更重要的可能就是这个老师能解决他最没有信心的口语部分。
老妈也很高兴,也非常支持儿子去上这个口语课程。
第二天,试了那个99的试听课,儿子觉得很失望,觉得很水,不值这个价,无论是四千多的课程,还是就这个试听课来说都不值。
儿子也说,也许大部分机构都是这样的。
老妈也同意,大部分可能都是这样子。
老妈还告诉儿子,别为99哭泣,这就是需要去感受的,儿子说知道,希望他不要放在心上。
儿子说,他知道,口语之外靠自己学习就可以,但就是需要一个督促的,陪跑的。
老妈建议说,如果这样,如果大部分机构都这样,那就找个花钱最少的就行。当然,还可以找找看。
儿子说好,再找找。
最后老妈甩了句话,写作还是需要有人批改的,当然如果最后找不到督促的,老妈也是可以的。
儿子说他知道了。
其实,老妈是不想要做这个督促的人的,但是如果儿子需要支持,还是大力支持他。
希望他能找到一个费用合理的,能够协助他制定计划,也能督促他学习的人。
老妈也有一个感慨,是啊,当今的时代,人们更需要花钱找人督促自己,因为自己越来越难以管理自己了。因为这个充满物质主义的时代,给人们太多的诱惑。身为这个时代的人,真不容易啊!
--------------------------------------------------------------------------------------------
后来,儿子和老妈商量,口语课就上外籍老师的;阅读和听力,就靠他自己学习,自己定计划,督促自己。确实儿子也是准备这么做的,让老妈协助他买书,他说各买一套书,就踏踏实实地把一套书好好做完。
而作文呢,老妈还是建议他找人批改,他说那就找人,不知道他找谁,怎么找。
反正,这一次老妈感觉到好像看到儿子要好好复习了。
十二月底之前肯定是要考第二次的,希望儿子能够成功上岸!加油!
--------------------------------------------------------------------------------------------
儿子的计划一直都在订,不知道啥时候才订好。
不过,口语课已经开始了。
老妈听到儿子在上课时还是挺愿意开口的,后来问到他,他说,他和别人不愿意说,就和这个老师愿意对话。
好吧,不管他,有了第一次总有后面的第二次的。
上完第一节口语课时,儿子说,其实老师也没有教啥,就是找个可以练习的机会。
是啊,就是这么回事,本来就是这样子,但是儿子不愿意说,非要买了这个课程才愿意说嘛,那就花钱呗。总之,花钱是对儿子的鼓励。
老妈能做的,就是这些了。
也就这两年了,把儿子扶上马,朝向他的远方,老妈也就完成了对他的任务,就彻底只需要管自己了。
就是这么回事,反正该做的都做了,最后还是尽力辅助呗。
包括,按照他的意愿,给他做饭,尝试很多不同的菜肴,儿子的要求也很多,什么煲汤啦,什么肉不想吃啦,什么肉又想吃了,反正随着时间推移都在变化的;按照他的意愿,帮他洗碗,打扫家里,不让他负责家里的共同责任,只让他负责他自己房间的部分;按照他的意愿,支持他的雅思备考,还为了鼓励他支持他,增加了考过奖励一万元的环节……
--------------------------------------------------------------------------------------------
继续说儿子的备考雅思计划。
老妈之前积极想办法,看到合适的也发给儿子,后来发现,也不是很行得通,因为发给儿子的,他不一定看,另外就是发生了下面的事情。
一个在小红书的老师,老妈联系了她,然后约作文课试读的时间,她给了一个时间,老妈发给了儿子,也把小红书上的内容发给了儿子。
老妈以为儿子进入小红书和老师练习就可以了。谁知道?
到了要试课的那一天,老师说我们没有提前约,不行。
老妈问儿子,没有联系老师吗?
儿子说,看了老妈发的内容,我怎么联系她?
老妈说,我以为就是进入小红书联系就可以了。
后来老妈找到老师发的内容,才意识到有张图片上有些号码,是微信号码,老师说需要添加的,老妈完全不知道。
儿子有点不高兴了,你这个不知道?
老妈说,我不知道,我以为给你小红书上的内容就行了,我也不知道这个图片是是啥。
儿子说,那你试试看嘛。
老妈说,我就是个小白,不懂,根本没有意识到。
后来儿子要老妈加老师,给他约试读。
老妈觉得不合适,就把老师的消息发给他,让他自己加,约试读。
儿子正好要出去,来了句,晚一点再说吧,反正也不着急。
老妈回答,没问题,自己定。
老妈心想,你自己的事情,我不管。反正最后自己承担后果。
后来就不知道儿子什么时候约了老师,今天试听了一节课,听他反馈说还行。
从上面的这件事,老妈感觉到,儿子在把责任踢给老妈了,明明是他试读,他需要自己去安排。
是不是老妈有点儿着急,想帮他找合适的老师i,于是就伸手去拉他了?而他呢,就干脆伸手过来,自己就不做了?之前老妈不帮他找老师的时候,他完全自己定,也不依赖老妈。所以啊,老妈还得酌情伸手呢,很容易被依赖上。当然被依赖也没关系,老妈清晰界限就好。
其实老妈不着急,只是想协助他找找资源,其实还是他自己要去选择,要去决定。
后来,和儿子又聊过,儿子说,要么是自己备考,成绩不保证;要么上点课,成绩比较能保证。
老妈说,那你就找合适的课程呗。
课程也有两种选择,一个是全科的课程,有老师督促,有老师给予复习计划,听说读写都有;一个是找一个作文的课程,已有说的课程,听和阅读要自己来。
前者,依赖老师督促;后者,大部分需要自己自律。
也许,后者更加有利于孩子,但是从前段时间的备考来看,显然自律对于他比较难,那也可以用一些钱来协助的。
本来就是这样子,如果足够自律的话,自己备考,自己给自己订立计划,自己坚持计划,就是可以省下超大一笔费用的。
但是做不到的话,钱来凑,必然是要花上一大笔费用的。
所以,我们中间找一个平衡吧,花上一部分钱,协助他;同时也唤起他的自律,在他的复习计划中。当然,结果有时会给予最真实的反馈,老妈也不用着急,关键是着急也没有用。
今天,儿子出门吃午饭,晚上看球,好像是休闲的一天。
据他说,备考两个月,到十二月底考完就好,那就看他自己的计划了。
老妈拭目以待,反正都是他的体验,自己承受结果!
--------------------------------------------------------------------------------------------
今天下午,儿子说上次试课的老师打电话来问他报不报课程。
老师说他基础比较差,6节大课搞不定,需要10节课,每节课两小时700,就得7000元,儿子觉得太贵了。
老妈说,如果儿子愿意,老妈可以付。
儿子觉得很不舒服,就回房间了,他觉得很烦。
老妈给他找了两个不那么贵的雅思课程的广告发给了他,还告诉他,还有另一个老师的录播课+自己写+已经找到朋友帮助修改+老妈可以协助督促计划也是可以的。
然后老妈说:
能自己督促自己,就少花钱
有困难,就用钱来督促
有的人用钱都督促不了的呢
反正你做任一个选择,老妈都支持(跟着三个拥抱的图标)
没有回复!
老妈又发了一个:需要任何协助,就告诉老妈,什么都可以得哈!(跟着三个拥抱的图标)
儿子回了个“oK”。
后来老妈又发了一个:
儿子,打开一下思路哈!
为啥她说你要十节课,你就一定要十节课呢?你多下点功夫,六节课搞定不行么?
没有什么必须的
事在人为
总有解决办法的(后面跟着一个努力的小人图标)
没有回复。
是啊,很清楚的逻辑,你愿意付出多少努力,不愿意的部分,就需要付出金钱。
似乎这一时刻,儿子充分体会到这个部分。
老妈倒是没有一点儿受他的影响,竟然在自己房间里哼起歌来。
儿子在自己房间里说了两句,听不清楚,可能是“别唱了,心里很烦”。
老妈就注意不要发出声音了,同时有点点对自己说,人家烦着呢,你还唱歌,都不合时宜。不过,从这一点看,现在老妈真的把儿子学习的责任交还给了他自己,这倒是真的做到了。
《和上高中的儿子一起成长》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新八一小说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新八一小说!
喜欢和上高中的儿子一起成长请大家收藏:(m.xinbayixs.com)和上高中的儿子一起成长新八一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